七一社區        注冊

祁述裕、張祎娜:“共治”模式的三個轉型

2014年11月03日09:12   來源:《國家治理》周刊

原標題:“共治”模式的三個轉型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遵循四個原則,即現代國家治理體系設計要基於系統思維、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靈魂是多元治理主體的協調並舉、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在法治化、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需要有效的治理能力予以保障。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應該遵循上述原則。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關鍵是要實現三個轉型。

  從分業管理到綜合管理

  治理需要系統思維。文化治理也是系統的綜合治理工程,要有全局思維。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管理是一種“小文化”式的分業管理,即由黨委宣傳部門主抓,文化部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政府部門分業管理。“小文化”式的文化產業管理格局使文化系統內部普遍存在著條塊、部門、行業和區域分割,各個文化管理部門各自為政、管理分散,行政效率不高,難以形成合力,政府調節整個文化行業發展的杠杆機制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並容易出現行政組織中人浮於事的“帕金森定律”現象,造成政府人力、物力、財力的嚴重浪費。同時,“小文化”式的文化產業管理格局,也難以實現文化資源的有效統籌。文化產業不僅涉及宣傳文化系統,也涉及發改、財政、國土、規劃、科技、工信等眾多政府部門。由於主管意識形態的宣傳部門無法協調除文化系統之外的政府部門,由其抓文化產業發展,難免出現“小馬拉大車”的現象。

  此外,“小文化”式的文化產業管理格局與產業發展趨勢不相符合。當代社會,文化生產與信息、旅游、制造、建筑、商貿、休閑、餐飲等相關領域的結合日漸緊密,文化業態日益豐富,產業邊界日趨模糊。隨著產業融合步伐的加快,當代文化產業正經歷著新的產業調整、重組和轉型,“小文化”式的管理格局的弊端日益突出,導致產業的上下游環節割裂、部門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多頭審批、重復管理與管理缺位並存等諸多問題。

  顯然,若不進行文化機構改革,扭轉“小文化”式的分業管理格局,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會淪為空談。文化產業管理需由“小文化”向“大文化”轉變,文化結構需由原來的縱向式管理向縱橫結合的綜合管理轉變,穩步推進文化管理的大部制改革。文化管理實行大部制也是國際趨勢。如英國的文體部就是一個大部制管理的范例,其除了承擔我國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信辦、工信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七個部門的職責外,還承擔著建筑、體育、時裝、園林等眾多職能。加拿大等國家為適應文化與科技融合的要求,也將文化部與通訊部合在一起設立了新的通訊、信息技術與藝術部。

  從單一管理主體到管理主體多元化

  治理的靈魂主線在於主體的多元化。西方各國在文化藝術管理體制上普遍實行一種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參與的治理模式,也就是說,除政府部門外,大量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即所謂的第三部門,均參與到文化決策、執行,以及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文化服務的提供等。雖然國家行政部門很大程度上掌握著公共文化事務的決策權,但是其並非唯一決策方,其他文藝組織或個人均可通過參與文化政策咨詢、參加各種文化委員會等發揮文化事務決策、執行、監督等多方面作用。這樣一個“政府-專家(精英)-民眾(社會)”共同治理的文化事務管理模式有效保障了文化決策,尤其是重大文化決策的廣泛社會參與,也保証了政府文化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有效避免了因決策失誤造成的重大損失。

  東亞的經驗表明了這種共同治理模式的作用與價值。在韓國,社會組織和民眾監督對文化的管理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韓國電視劇出現媳婦打婆婆一個耳光的鏡頭,很多婦女保障組織會上街游行、抗議,從而形成一定的社會輿論。在公眾的壓力之下,電視台、導演、制片人隻能道歉。這種通過社會組織、公眾發聲來引領和規范道德風尚的方式,充分顯示了社會組織和公眾在文化監督管理方面的作用。此外,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參與,還可以減輕政府管理的負擔。如可以允許法院受理有關文化內容的公益性訴訟,一旦有投訴者認為某個文化作品有違社會公序良俗,可以向法院等公權機構提起訴訟,通過民事程序解決糾紛。如此,既有效動員了社會監管力量,也能緩解文化管理部門人手不足的矛盾。

  我國在推動社會參與文化管理方面也已進行了大量積極探索,如北京市朝陽區在垡頭街道建立了文化居委會,採取了新的自治式管理,除了理事長是專職之外,其他副理事長以及二級管理委員全由居民產生﹔採取居民自我管理、自主決策的方式,其應用下的朝陽區文化館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區級受表彰單位。實踐証明,加大對文化內容管理上的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力度前景可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國家治理周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