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2014)分論壇三
漢學范式與中國問題
長期以來,東西方學術界關於中國的研究一直源遠流長,無論是關於古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也無論是關於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內容還是關於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內容,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各具特色,並形成了各自的傳統,特別是“二戰”以后,隨著不同於西方社會的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中國問題越來越成為國外學術界關注的重點。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的迅猛發展和快速崛起,更是引發國外學術界的極大興趣和高度關注,關於中國的研究也呈現出勃勃生機,形成了“中國學”(特定領域內被稱為“漢學”)研究。
從國外“漢學”研究代表性研究者及其已經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來看,例如美國的費正清、夏志清,歐洲的高本漢、顧彬,日本的竹內好,等等,這些漢學家及其漢學研究因其特定社會需要和學術背景,形成了特定的關於中國的研究范式。這種研究范式對於中國學界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國外漢學研究注重理論,注重自己社會的時代需要,注重社會歷史中的個體經驗和邊緣力量,注重全球視野等等,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這種研究范式對於認識中國有特別的意義與價值,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充滿了某種誤讀乃至偏見。
比較各種面對中國問題時不同的研究范式之間的異同,或者說比較不同范式下不同的中國問題如何生成,對於提升國際中國學研究的水平,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從傳統漢學到現代中國學的研究范式演變與學術取向
2. 中國學術傳統與現代性命題
3. 問題意識與范式建構
相關專題 |
· 北京論壇(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