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秦安:培育網絡文化的周邊“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

2014年09月19日09:3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三、以新媒體建設為契機,建設具有周邊“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信息絲綢之路”

(一)以更加友好的政治關系構筑周邊“網絡文化融合點”的政治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周邊充滿生機活力,有明顯發展優勢和潛力,睦鄰友好、互利合作是周邊國家對華關系的主流。我們要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把周邊外交工作做得更好。去年國慶期間,習近平主席開啟與東南亞國家共建“命運共同體”之行,發出了世界期待的中國好聲音,呼吁建立周邊命運共同體,現實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除一些企圖沖擊我底線的個別國家之外,我國新一代領導人縱橫捭闔,走出大國外交戰略,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圍。隻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平等共贏,並借助此次強大網絡新媒體建設,優化與周邊國家的政治基礎,就一定可以使構筑中國文明走出去的“網絡文化融合點”具有更加良好的政治基礎。

(二)以更加牢固的經濟紐帶形成周邊“網絡文化融合點”的經濟支撐

習近平強調,我們的周邊外交戰略和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更加主動。要著力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統籌經濟、貿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資源,利用好比較優勢,找准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當前,我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越來越緊密。新一代國家領導人承接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古絲綢之路”文明,大力加強與有關國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種“新絲綢之路”的建設,在網絡和信息產業突飛猛進的推動下,正轉化為一條“信息絲綢之路”。其中,網絡新媒體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可以將中國和周邊國家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在不斷發展以網絡經濟為新引擎的新一輪經濟合作過程中,將利益融合逐漸升華為文化融合。

(三)以更加深化的安全合作強化周邊“網絡文化融合點”的安全保障

習近平指出,我國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就是服從和服務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的關系,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安全與周邊的安全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網絡時代,我們更要著力推進網絡和信息安區域安全合作。我國同周邊國家毗鄰而居,並同樣受到信息網絡強國霸權思維的威脅,因此,開展網絡和信息安全合作是共同需要。為此,需要借助網絡新媒體,密切與周邊國家的觀念交流,推動網絡和信息領域的新安全觀,倡導全面、共同、合作和可持續安全理念,深化有關合作機制,增進戰略互信。探索出一條確保彼此信息和網絡相互安全,相互促進的新型合作道路。

(四)以更加緊密的人文聯系催生周邊“網絡文化融合點”的互聯互通

隨著新一屆國家領導人內政外交的漸次展開,中國周邊外交果實累累。從東到西,由南至北,中國全面發力,人文科技交流從規模到質量和領域拓展,亮點紛呈。中俄已相繼舉辦了國家年、語言年、旅游年,還將舉辦青年友好交流年。中印籌備2014 中印“友好交流年”,擴大友好合作的社會基礎。未來3 到5 年,中方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5 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在周邊“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支撐下,培育“網絡文化融合點”的歷史和現實條件日益成熟。為此,要在我國三中全會啟動的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結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善於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開拓網絡媒體和信息渠道,深入推動對周邊國家的公共外交、民間外交、人文交流,鞏固和擴大我國同周邊國家關系長遠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周邊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在人文交流的層次上,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作者系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網絡空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