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龍在野:建設強大新型媒體集團必須高度重視網絡輿情形成和傳播的基本規律

2014年09月19日09:2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三、 基於國家網絡媒體的對抗格局,猜想我國網絡輿論安全可能會面臨的三種攻擊樣式

二戰后美國國會議員杜勒斯創制了一個名詞叫和平演變,以自由為名長期推行思想蠶食、意識滲透、文化進攻的超遏制戰略。隨著前蘇聯解體,中國成為首當其沖的目標。如今網絡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為基於自由共享理念的黑客攻擊文化和輿情對抗樣式提供了最大的作用空間。拋開域名劫持、病毒攻擊、信息欺騙等具體的技術手段,結合近年來的國際熱點事件,我們可以從科學猜想的角度來研判我國可能面臨的信息攻擊樣式。

一是利用網絡媒體推動基於民族分歧的自治公投。經過長期的網絡媒體醞釀與引導,一個看似偶發的事件會引發全民性的行動。2014 年3 月16 日,隸屬烏克蘭的克羅米亞舉行全民公投,以96.7% 的壓倒性票數支持該地區加入俄羅斯。對於多民族國家來講,不同的文化基因導致民族分歧是長期存在的,這種使用網絡誘導民族分裂的危險也不可消除。我國有56 個民族,海外台灣、內陸新疆,都值得我們去警惕,更要防止別有用心者利用網絡媒體推動“自治公投”的宣傳、炒作與誘導。對於這種利用網絡全民參與性而形成看似“人民選擇”的攻擊樣式,我們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網絡媒體上主導形成與國家統一相適應的“台灣公投”輿情,並不斷放大和利用之,像俄羅斯為了帝國雄起把握住克羅米亞這個戰略性的黑海出海口一樣,首先在網絡上突破強敵對我的島鏈封鎖。

二是利用網絡媒體挑起基於宗教沖突的信徒聖戰。國內著名學者辛旗在著作《諸神的爭吵——國際沖突中的宗教根源》中提到,人類過去的諸多戰爭是以神的名義來引導的,在科技發達的未來社會不同的宗教信仰同樣也是沖突對抗的根源。網絡時代,宗教的傳播更加廣泛和難以控制,利用網絡媒體傳播宗教極端思想挑起戰爭沖突的危險一直存在。當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快速壯大並橫行無忌,給阿拉伯地區和世界范圍內的人民帶來巨大災難,與其在網絡上長期進行宗教思想宣傳造成巨大影響密切相關。我國是個多宗教信仰國家,必須要警惕敵對勢力在網絡媒體上大肆宣傳反動言論,挑起諸如西藏喇嘛聖戰、內蒙古出境護教等各種信徒參戰。

三是利用網絡媒體推動源於貧富差距的星火燎原。2010 年12 月17 日,突尼斯南部地區一名街頭售賣水果的青年因抗議執法人員粗暴對待自焚身亡,事情在網絡快速傳播,全國相繼發生大規模社會騷亂,引發流血沖突。此后,很多中東和北非國家相繼出現社會動蕩、政府倒閉,這就是被廣泛引例的“推特革命”。從網絡媒體信息管控來看,實質上是一個小販的個人遭遇感染了一批社會群體的命運聯想,遍布各地的星星之火達成燎原后果。信息社會雖然是虛實相濟的,但經濟基礎仍然是整個社會存在和運行的重要前提,是國際、國家甚至家庭的安全穩定因素。和傳統社會一樣,戰爭焦點始終是富人和窮人、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利益博弈和權力控制。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潛在對手在網絡媒體上進行長期經略,伺機利用極少數的官員腐敗和土豪暴力等小概率事件,放大和輻射社會問題造成國家解體。

四、 立足網絡媒體的長遠發展,形成全球常態博弈下應對網絡輿情威脅的四個策略思考

在網絡高度通聯的信息社會,輿情威脅是常態存在的,但能否產生破壞作用關鍵在於網絡媒體的作用怎麼發揮,國家是否建設強大可控的網絡媒體,並促使其走上健康長遠的發展道路。這離不開國家宏觀格局建設、政府執政能力、社會發展綜合水平和傳統文化等多方面共同發揮作用。

一是依托網絡媒體建立預警體系。傳統輿情存在於街頭巷尾,難以捕捉,而基於意願表達特性的網絡輿情必須在各種網絡媒體上公開透明的展示出來,從而造成廣泛影響。國家網絡管理部門可以根據網絡媒體的分布情況和影響范圍,在全球氛圍內部署探針,自動抓取網絡媒體上的信息樣本,通過大數據分析處理進行威脅告知。在理想化網絡輿情模型中,完善的預警體系能夠在輿情的社會意見積累期,為輿情應對贏得最大的反應時間,降低輿情洪流風險。

二是建強網絡媒體打牢網絡文化根基。歸納古往今來的輿情事件主題,始終圍繞著未滿足的社會公平和被限制的表達自由,體現了文化是最終競爭力,即能夠引起輿論共鳴的一定是被群眾認可的先進文化和正確認識。在網絡空間,越是健康和諧的網絡媒體環境,越是能夠更多地容納意見分歧和管理錯誤,形成健康向上網絡文化氛圍。對主權國家來講,首先要通過建設強大的網絡媒體,以產生先進的網絡文化,否則當外來文化高於本土文化被認同甚至追隨時,文化根基的鬆垮將直接導致國家基礎的坍塌,那麼網絡媒體的輿情洪流就會成為改朝換代的形式和工具。

三是構筑網絡媒體集團整體應對。網絡空間具有典型的攻防不對稱性,輿情管控也是如此,不斷發展的龐大社會結構,不可避免地存在意見分歧和矛盾問題,按下葫蘆浮起瓢,疲於應付的最后結果是難以應付。所以,建立一支具有強大戰斗力的網絡媒體集團,不僅可以在輿論洪流初起時覆滅信息源頭、阻斷連鎖鏈條,甚至可以在常態博弈中以攻對攻、積極布局,引導大勢發展,從而把握網絡輿情態勢的主導權。

四是強化網絡媒體管控打造信息關防。無網而不在的客觀世界,涌動著被制造事實、被代表民意的忽而聚來、倏然涌去的信息流,如引發社會情緒聚合則成為網絡輿情,如不能完成聚合效應則作為信息泡沫散掉。應對這種動態快變的網絡輿情,預案化處置能力非常有限,必須全面建設相當於輿論洪流“水閘”的網絡媒體管控體系,實時監控變化,及時應對威脅,能夠對網絡輿情進行封堵和引流,夯實加強信息安全管控的基礎工程。

(作者系網絡空間戰略論壇特約評論員 )

(文章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