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吃虧論”,一種是“歡迎大家‘搭便車’”,兩種“搭便車”理論,折射了大國在處理與他國關系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是固守冷戰思維、沉迷“歷史魔咒”,還是選擇放開懷抱、實現互利共贏,不同的心態會帶來不同的歷史結局。大國關系是個老問題,能否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關鍵在於解決新老大國相遇時的“心態失衡”問題。就此話題,我們採訪了中美關系專家、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
“搭便車”表明,中國經濟的繁榮已經達到一種令周邊國家可以普遍受惠的程度
本版編輯馬清偉(以下簡稱“馬”):“中國已經搭了30年的便車”,“美國為此吃了不少虧”,結合奧巴馬在談到這一話題時的背景,您認為他是認真嚴肅的嗎?對中國“搭便車”的指責,反映了美國怎樣的一種心態?
李海東(以下簡稱“李”):奧巴馬是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談到伊拉克問題的時候說出這番話的。因為美國的中東政策目前正在遭遇一系列挫折和困局,所以當記者有意把話題引開的時候,他就自然而然地接住話頭、把話題轉移到了中國身上。這是一種即時性的反應,說明這些話能夠代表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但是這種觀點確確實實有些脫離事實,所以人們會覺得他在“中國是否在搭便車”這個問題的態度上有些玩世不恭。
另外,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將在11月初舉行,在臨近選舉時期,民主共和兩黨的幾乎所有關鍵人物,包括奧巴馬,在討論各種議題時,其出發點或者說切入點,都隻有一個目的:為選舉服務。所以他說中國搭美國的便車,然后說中國應該承擔更多責任,暗含的意思就是中國不願承擔責任,從而客觀上通過指責中國來拉抬民主黨的支持率。
奧巴馬在說中國搭美國便車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在扭曲一個事實,即美國實際上也在搭中國發展的便車。這背后隱藏著一種心態,就是一個實力明顯處在衰退進程中的國家的領導人,對於一個綜合實力增長迅速的國家,所產生出來的一種擔憂:擔心中國的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在亞太地區和全球的霸主地位受到影響。這是一種處於衰退態勢的大國對新興大國崛起的擔憂,他非常的無奈。中國崛起的進程美國改變不了,美國自身實力下滑的進程奧巴馬同樣阻擋不了。所以,一上一下之間就展現出來了一個處在衰退狀態國家領導人的無奈,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酸葡萄的心態。
馬:習近平訪問蒙古時指出:“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中國都歡迎。”習式外交風格相比過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您覺得原因是什麼?這些變化展現了中國外交的哪些“新特征”?
李: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自身在逐漸強大,中國經濟的繁榮已經達到了一種令周邊國家可以普遍受惠的程度。
中國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綜合國力的抬升,可以說在世界舞台上,中國的大國地位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我們認可這個事實,其他國家也認可這個事實,而我們也會在自身實力增強的基礎上,闡述我們新的外交政策。這就是為什麼習主席說歡迎搭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從這裡可以看出,習式外交風格是很自信、很果斷、很穩重的,同時富有積極的進取心。
中國外交的新特征,首先就是勇於擔當。毫無疑問,我們絕對是不稱霸的,但我們現在也越來越突出地強調要有所作為。因為我們國家的實力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而且國內國際的形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基於這樣的現實,我們提出了要有所作為。
第二個是全方位。過去我們更多地強調大國外交,隻要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問題解決了,中國和周邊國家、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現在我們不僅重視同發達國家的外交,也更加重視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外交。同時,我們一如既往地不斷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第三個是中國外交越來越穩健。穩健尤其體現在大國關系上。現在全世界處理大國關系最穩健的就是中國。看看美國,看看俄羅斯,再看看日本,他們的大國外交都處在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狀態。美俄急劇倒退對此可謂揭示的淋漓盡致。美國和歐洲之間也有矛盾,跟中東國家關系的動蕩就更不用說了。相比之下,中國的外交就非常的穩健。體現在大國關系方面,我們跟美國的關系雖然有一些波折,但波折主要不是我們造成的,而是美國造成的。中美關系總體而言還是相對穩定的。中國和俄羅斯戰略互信實質性增強,合作關系不斷走向深入,中俄關系處在冷戰后最好時期。中國和歐洲的關系在歐債危機之后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最后一個特征,中國比以往更加重視海洋權益。過去我們對於海洋權益因國力所限重視度沒那麼高,隨著中國自身的發展,以及中國周邊區域形勢的變化,中國外交越來越重視兼顧陸路和海洋,而且海洋在中國總體外交規劃之中的分量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