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烏克蘭沖突不斷、伊拉克局勢堪憂,這些熱點問題無不折射出民主發展的現實困境。“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不是萬能的,更不是什麼“救世主”。將西方民主嫁接到發展中國家,產生的是諸多民主亂象和民主煩惱。“美式民主”所標榜的“完美制度”,不過是金錢政治的游戲。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志2014年6月14日發表了題為《改革民主和歷史的未來》一文,納伊夫·魯贊指出:“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民主國家——傳統上被視為‘先進民主國家’,存在極端不平等現象,甚至有人處於赤貧狀態。”
中國在社會轉型發展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有些人將之歸咎於中國的政治制度,認為實行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就能解決中國存在的絕大多數問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殊不知,西方國家正深陷於“衰退”的泥沼,正經歷著民主制度的信任危機。2014年3月30日,《華盛頓郵報》刊登牛津大學榮譽教授施泰因·林根的文章《我們在走向民主的衰落嗎?》,他寫道:“美國的體制狀況變得比看上去還要糟糕。三權分立旨在通過制衡實現最終目標。但如今,權力相互牽制形成了僵局,美國沒有得到它需要的良好治理。”民主是個好東西,那到底什麼是好民主呢?繁榮的街頭政治運動不是好民主,社會動蕩不安不是好民主,政權更迭頻繁不是好民主。舶來民主是好民主嗎?中國為什麼不能實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呢?
一、嫁接西方民主制度帶來的現實困境
作為歷史范疇的民主,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並不是由一套獨一無二的制度所組成。民主政治所呈現的特殊形式因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條件以及穩定的國家結構和政策實踐而定。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文化生態、不同的國家結構中存在不同的民主形態。西方民主形式也許是適合西方社會的,但是未必適合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主張照搬西方民主制度的“拿來主義”並沒有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在效仿西方民主模式的路徑依賴下,已經或正在讓民主成效大打折扣。
將西方民主制度嫁接到發展中國家,鮮有成功的例子,更多的是經濟發展停滯、政治體制不順、社會動蕩不安,與最初的期望大相徑庭甚至是南轅北轍。例如,在泰國,“一人一票”的選舉民主並沒有讓西方民主制度扎根下來。1932年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其后的60年間共發生了19次軍事政變。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泰國於1992年實行西方的民主選舉制度。在泰國推進西方式民主化的進程中,每當民眾與軍方出現沖突時,國王成為維護政治穩定的一個庇護器。一方面軍隊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另一方面王室的地位需要軍隊的力量加以維護,“王室—軍隊”聯盟自然就凌駕於國家權力之上。所以,泰國民選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隻不過是民主的一個代名詞,這已經背離了民主是大多數人享有平等權的初衷。泰國沒有成功嫁接西方民主,究其原因,一是西方民主與泰國的歷史傳統文化相異,二是政黨制度不成熟無形中增加了舶來民主的脆弱性。
西方民主制度以什麼樣的方式輸出呢?結果又如何呢?烏克蘭危機的發生,體現了西方民主制度輸出的路徑和結果。在2004年以前,烏克蘭經濟高速增長,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曾經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2004年由親西方勢力所主導的“橙色革命”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一是經濟形勢不斷惡化。2013年烏克蘭人均GDP隻有4015美元,世界排名第106位,已經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拖欠俄羅斯的天然氣費用也體現了其經濟的日益窘困。二是政治體制不順。2004年實行西方的議會制,2010年又改為西方的總統制,直至2014年2月烏克蘭政府與反對派達成協議再次改為議會制。議會和總統在民主決策時很難達成統一,政策缺乏連續性,十年換了四任總統。政權的不穩定使整個社會處於極度混亂的狀態。三是社會處於分裂狀態。70%多的烏克蘭人親歐、20%多的烏克蘭人親俄,很多民眾缺乏國家認同感。四是美國成功輸出民主和人權。在烏克蘭危機中,民眾似乎涌現出了游行示威的熱情,紛紛涌向街頭,這也是被西方人所樂道的“民主”。其實,美國通過打著人權和民主旗號的非政府組織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投錢,結果是這些錢被用來組織街頭示威和反抗活動。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14年4月21日消息,美國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在接受CNN採訪時承認,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美國已經給烏克蘭投資了50億美元,“這些錢用於支持烏克蘭人民建設能夠代表他們利益的更加強大和民主的政府的願望”。今天的烏克蘭正在為嫁接西方民主制度的后果買單,只是這個代價過於沉重。
民主的途徑和方式是隨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發展階段等不同而發生變化的,不是簡單地復制議會制或總統制就能解決問題。簡單地照搬西方模式,勢必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
2003年美國單方面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美英佔領當局在伊拉克建立了臨時管理機構。有人歡呼:美國大兵將給伊拉克帶來民主!2004年,伊拉克新憲法規定實行議會代表制﹔2005年12月,根據新憲法的有關規定選舉產生伊拉克新政府,它被有些人視為伊拉克人民真正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2010年3月,伊拉克人民迎來歷史上第一次由選民直接投票的選舉,這次大選被認為是基於憲法重建伊拉克的重要標志。那麼重建后的伊拉克和民選政府帶來了什麼樣的效果呢?教派紛爭不斷,基礎設施崩潰,恐怖主義活動盛行,資源缺乏、民眾生活艱難。2014年6月,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極端組織進行攻城略地,制造血腥屠殺,令世界震驚。為什麼西式民主不僅沒有給伊拉克人民帶來向往已久的和平,反而給他們帶來連綿戰火呢?道理很簡單。美國極力扶植中東地區的代言人,沒有使民主成為伊拉克政治的內生力量,自然也就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正如伊拉克人民所言:伊拉克的問題應該由伊拉克自己解決,外來軍事干預行不通。建構在西方民主基礎上的政府隻能對民眾口頭承諾民主政治,而不能對社會發展做出具有建設性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社會結構的失衡導致伊拉克貪污腐敗盛行,在全球174個國家的腐敗排名中,伊拉克位居第169位。
嫁接西方民主制度最大的現實困境其實就是它解決不了實質性問題。發展中國家如果不顧本國的實際情況,盲目效仿或者簡單照搬西方民主制度,勢必帶來嚴重的政治后果。
![]() |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