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社長 楊振武
習近平同志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這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內涵的科學界定。正確理解這一重要論述,是扎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認識基礎。這裡最根本的是堅持正確立場,從政治上把握其精髓要義。國家治理體系屬於上層建筑,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關系國家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不能做簡單化的理解。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是一整套國家制度,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為指導、以我們黨的創新理論為遵循來設計﹔我們的國家治理能力,包括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國家機構履職的能力,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集中體現為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的能力,必須按照有利於“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的要求來提高。
同時要看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具體內涵十分豐富,需要從多學科、多角度加以認識,應當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加以把握。在我國,治理這個詞古已有之,《荀子》中說“明分職,序事業,材技官能,莫不治理”,但古人所說的和現代意義上的治理、人們平時所用的與治國理政層面的治理,是有很大差別的﹔在國外,治理理論在上世紀80年代就相當流行,被引入經濟、政治、社會等多個領域,提出了公司治理、社會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等,我們雖然借用了治理這一概念,但在各種治理特別是國家治理的內涵上是有根本不同的﹔我們還要看到,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是簡單的概念變化,也不能僅僅被理解為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之后的“第五個現代化”。應該說,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嶄新的概念和命題,包含著豐富而新鮮的時代內容,是我們黨對國家現代化認識的深化和升華,對此我們要有正確認識。
三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長期的戰略任務,更是緊迫的現實任務,必須一項一項地做、扎扎實實地干,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古人雲,“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當前,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從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結合起來,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與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實現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形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扎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是把握好三個問題。一是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要深刻認識這個總目標是由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也不能顧此失彼、厚此薄彼。二是正確評價和看待我們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堅持辯証法和兩點論,既充分看到我們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又客觀承認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我們的國家治理能力當然需要提高,但怎麼提高,我們要有辦法、有章法,既不能固步自封、無所作為,也不能急躁冒進、期望畢其功於一役。三是高度重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價值基礎,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基礎。隻有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有魂、才有神,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是系統的而不是孤立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不只是中央的事,也不只是某個局部、某些人的事﹔隻有各地區、各行業一起動手,全黨全社會廣泛參與,才能不斷取得進展和成效。而這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也隻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取得成功。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主動地投入這項工作中來,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更要做好表率。
![]() | ![]() |
相關專題 |
· 《國家治理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