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貿方面,目前中德合作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已從原有的“互補型”逐漸轉向“互融型”。隨著利益交匯與合作需求的不斷上升,雙邊經貿合作方面的競爭性也在不斷增強。但據最近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2014年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雖然中國經濟整體增速放緩,在華德企經營狀況卻依舊普遍表現良好,對華合作抱有樂觀態勢。2009年底,德國取消對華的傳統發展援助,轉向以共同戰略利益為導向的平等的“戰略發展伙伴合作關系”,重點在氣候、環境、能源、經濟和法制改革方面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去年底,德國新政府上台后,針對全球化及德國社會發展帶來的一系列新挑戰,將能源結構轉型、社會體制改革等作為本屆政府的國內工作核心。因此,此次默克爾訪華也將圍繞這些關系到兩國民生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相關話題,諸如就節能、環保、低碳發展等展開磋商和簽訂新的合作協議。據悉,此次陪同默克爾總理前來訪問的德國政府和經濟代表團成員總計約90人,其中包括西門子公司、大眾汽車公司、空中客車集團等大型企業的總裁以及德意志銀行等機構的負責人。在京期間,新設立的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將舉行首次會議,共同探討未來中德合作的新領域與方針。
默克爾在京的另一個亮點將是在清華大學與師生見面和發表演講。早在上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就曾是中德文化外交的一個重要窗口。1935年首批獲得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獎學金的三名中國學子便是來自清華的昔日高才生,其中包括日后成為新中國外交部長的喬冠華和被譽為“學界泰斗”的季羨林。此次年前的德國政府換屆,雖然自民黨因在大選中得票數不足5%而無緣進入聯邦議會,失去了與聯盟黨再次組閣的機會,但新一屆政府依然延續2011年9月黑黃政府出台的《全球化時代的對外文化與教育政策——贏得伙伴、傳播價值、代表利益》中既定的文化外交方針,將重點放在與新興大國的伙伴關系的建立和拓展深化方面。此次默克爾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無疑旨在向中國知識精英傳播德國的治國及全球治理與發展理念,從而使更多新一代中國人理解現代的德國。
在京期間,默克爾還將在李克強總理的陪同下前往天壇與中德學生見面,並為“中德語言年”的圓滿完成劃上句號。明年,中德雙方將迎來意義重大的“中德創新合作年”。在已進入炎熱夏日的北京,隨著默克爾的到訪,中德關系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峰。毫無疑問,如何穩中求健地更上一層樓,這在此次中國領導人與默克爾的會晤交流中肯定出頗有創新地擦出新的亮點。(孟虹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學者)
相關專題 |
· 孟虹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