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5日電 (萬鵬)去年12月以來,中央文獻研究室先后編輯出版了《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和《習近平關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三本學習讀物。三本學習讀物的出版,為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了重要參考。今日,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孫業禮做客人民網,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主題,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
孫業禮談到,三本書的編輯過程對大家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編輯過程當中,大家感覺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很有特點,很有自己的風格。就個人體會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孫業禮指出,習近平同志的講話非常實在,都是結合現代我們國內一些非常實際的問題講的,針對性很強,所以,大家覺得讀了以后很管用、很解渴,很受大家歡迎。實際上,總書記的講話是對我們老百姓日常關注的一些問題的直接回應,沒有形式主義的東西。比如,他講“四風”的表現,由於總書記長期在基層工作,對基層情況非常了解,講形式主義,他說我們大家都有體會,上面要求搞新農村建設就把把路邊的房子刷刷白,這種現象很普遍,老百姓讀后,一看總書記是真的了解情況。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時候,他講基層的一些干部存在的問題,比如上班時間逛淘寶、斗地主,這樣的語言他講得很實。總書記問題看得准,解決問題出招也是一招是一招,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確實是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這樣的感覺。
孫業禮談到,習近平同志講話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新。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有很多新的語言,新的概念。這個大家感受也比較深,比如剛才講的擔當,“擔當”這個詞過去在我們黨的領導人的講話或者是黨的文獻中也有,但主要做動詞,這次習近平同志的講話主要把它作為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要求突出出來。再比如說“定力”這個概念,過去很少在我們黨的文獻裡使用,但是習近平同志很多時候,用這樣一個概念。他有很多的新的語言、新的概念,像網上很多人把他用的新法摘錄出來放在網上很受歡迎。他的有些語言、有些新的概念、新的用詞甚至已經成為近一個時期黨的文獻的一些標志性的語言,也已經成為一個引領社會時尚或者社會思潮的一種新的價值尺度。這確實有很多新意。
孫業禮講到,習近平同志的眼界非常寬闊,站得高、看得遠,他講話的第三個特點是寬。小平同志晚年曾經對中央高級領導人提過兩條根本要求,眼界要非常寬闊,胸襟要非常寬闊。習近平同志擁有非常寬闊的眼界,他看問題總是從大局出發,謀大事。像他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下就從500年講起,整個把中國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講出來了。講中國夢和中國道路,從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講起,很有文化底蘊和氣魄。
最后,孫業禮指出習近平同志講話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親,或者說是情。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很親切,很有感情,無論讀他的講話,讀他的文稿,就好像他坐在對面跟你交流這種感覺。他也非常善於用大白話說大道理,善於用老百姓的語言。習近平同志曾經說過,我們這個核心價值觀要達到什麼程度呢?日用而不自知,你天天在用,但是你感覺不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達到一個什麼境界?也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老百姓日用而不自知。怎麼達到這個境界?習近平同志帶了一個很好的頭,用老百姓日常的語言、喜歡的語言,哪怕是俗語、大白話,來解釋一些道理,這樣很容易貼近百姓。
習近平同志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風格?讀起來非常親,感覺非常親切。孫業禮認為,這是因為他對老百姓、對人民群眾有感情,正如他經常提到的鄭板橋那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對老百姓這種感情很深。比如說,聽到有的扶貧款被挪用,他說感到很憤怒,他為什麼憤怒?正是源於對老百姓的感情。過去我們說,通情達理,通情才能達理,不通情怎麼達理,隻要和老百姓的感情通了,你講的道理,老百姓就願意聽,他就能夠達理。古人也說,不通性情,不足以論為政,不通下情肯定不行,所以,習近平同志的講話有感情,富有感情色彩。
推薦閱讀: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