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察】新“國九條”頂層設計釋紅利 為股市奠定制度基礎
【特別關注】專家解讀李克強總理記者招待會 “義無反顧”推進改革
【往期回顧】聚焦中央巡視組的"新動向":巡視對象突出"一把手"
官員財產申報公開,素有“陽光法案”之稱,被視為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年來,社會輿論對這一制度的表達和期望越來越強烈,但總是“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但現在,我們至少看到了一個“腳尖”,一個由話題開始向實踐真實邁進的“腳尖”。
從目前新聞所包含的信息來看,新提拔官員被要求申報財產及出國情況,依然還限制在體制之內,多少有點老子監督兒子的意思,所以不管如何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和嚴肅處理,都不能完全做到陽光和透明。因為申報不是公開,備案不是公示,所以新任用領導的家庭情況、個人信息還不能作為公共信息對外開放,接受公眾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詳細】
事業單位再改革:7月起工資、社保向企業“看齊” ﹔養老金並軌落地 專家稱找錢成難題
機關、事業單位跟企業單位的工資福利待遇差距,一直飽受爭議。我國事業單位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三種類型。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旱澇保收”,最具“含金量”,隻要干好工作就能“衣食無憂”﹔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則需要想盡辦法去創收,員工感覺“壓力山大”。此外,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全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之間的工資分配水平差異也比較大,業內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事業單位沒有嚴格執行相關工資制度改革辦法。【詳細】
近期,簡政放權再次成為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熱點話題。6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創業就業,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並先期取消一批准入類專業技術職業資格。在研討會上,專家們就當前政府簡政放權問題發表了看法。
“本屆政府開局以來,大規模減少行政審批權限,希望通過釋放市場和社會活力,在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任務。”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佔斌說,調整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中國需要更大的突破。【詳細】
李國富表示,“1+2+3”的合作格局,是一個非常新、非常重要的提法。李紹先表示,中阿能源合作是主軸,這是“1”。過去很多人認為,中阿關系就是中國買阿拉伯的石油,實際上不是這樣。去年,中阿貿易額達2400億美元,其中1300億美元是非油氣領域的貿易額。中阿合作“升級版”就是要擴大中阿合作的內涵和層次,習近平主席提出“1+2+3”是一個新格局和新構想。【詳細】
如果說,社保“差3個月”跟居住十幾年的對照很刺眼,那因“一直交社保但有中斷”而高考夢碎,讓人禁不住痛斥“政策冷血”。但饒是如此,我們不得不承認,深圳有關部門是按規則行事,而非故意找碴兒:2008年3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第二十五條中,明確規定:社保中斷1個月就要重新計算其連續參保年限,而2012年的修訂稿中,則將時限變為3個月。【詳細】
當前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國有單位繳費費率為工資總額的20%,民營、個體單位繳費費率均為12%。相比世界其他國家,我國的繳費費率偏高。資料顯示,人社部曾對世界上173個國家社會保險費率進行統計,目前中國單位和個人繳納五項社會保險費率之和為40%左右,在列出統計數據的國家中居第13位。而中國五項社會保險費率中,主要是養老保險費率偏高(單位繳20%,個人繳8%)。而其他四項社會保險費率之和在12%左右,在所知各國中居第34位,處於中等偏上水平。【詳細】
北京成為“全國看病中心”,根源在於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翻過一座山,實力翻三番”,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北京與周邊地區的醫療差距。外地病人大量涌入北京,除了交通便利因素外,當地優質醫療資源匱乏是重要原因。很多病人無法得到確診,甚至越治越重,這才不惜長途奔波,到北京要個“說法”。如果在家門口都能看好病,誰願意這麼折騰呢?所以,外地患者到京看病合情合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