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鄭杭生:當今社會學要做好三門功課

2014年05月09日07: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再提煉

所謂再提煉,就是理實關系的再提煉。理實關系,即理論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這裡的現實主要指社會轉型的現實、社會風險的現實、集體意識構成的“社會事實”的現實﹔實踐主要指中國經驗多層次的豐富多彩的探索。所有這些都是發生在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960萬平方公裡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我們這一代社會學者應該感到非常榮幸,能夠親眼見証、親身體驗這樣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巨大舞台和現實性寶貴資源,為創造自己的理論、自己的學術話語,為世界社會學增添中國社會學者自己的創造,提供了寶貴的條件。

但必須指出,這個歷史性巨大舞台和現實性寶貴資源,隻屬於有“理論自覺”的學者,而不屬於那種對西方理論亦步亦趨、照抄照搬的“邊陲思維”的人們。在提煉現實方面,一些社會學家就非常善於這樣做。當年費孝通對鄉土社會的提煉、對差距格局的提煉,改革開放后對溫州模式、蘇南模式、小城鎮的提煉等,就是如此。陸學藝對社會結構大約落后於經濟結構15年這一論斷的提煉也是如此。

要正確提煉現實,必須具備兩方面的基本素質:一方面是要有學科的前沿意識,掌握本學科最新的理論、方法、發展趨勢等﹔另一方面是要有草根情懷,深入基層,對我國基層社會的實際運行情況有真實的了解,也就是要“接地氣”。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就是一種“頂天立地”的精神。兩者缺一不可。缺乏前沿意識的草根情懷,往往是狹隘的﹔而缺乏草根情懷的前沿意識,則往往是無根的。有了這樣的素質,從現實中、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社會學,就能回到現實和實踐中去,成為一種對實際社會生活、對普通百姓的民生福利、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作用的社會學,而不是那種閉門造車的單純的“書齋社會學”。

***    ***

總之,把上述三個方面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借鑒西方、跳出西方,不斷進行“再評判”﹔做到開發傳統、超越傳統,不斷進行“再認識”﹔做到提煉現實、高於現實,不斷進行“再提煉”,才有助於真正創新我們的學術話語,創造我們的學術特色,形成真正的中國學派。

社會學界特別是青年學者要敢於和善於“再評判”“再認識”“再提煉”,在不斷做好這些功課的同時,不斷增強自己的實際功力,扎扎實實提高自己的理論自覺水平,使自己在學術上、理論上更加成熟,為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本文為作者在中國社會學2013年會上的發言摘編)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09日 07 版)

上一頁
(責編:姜萍萍、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