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上篇 批判舊世界   第一章 馬克思與盧梭

1. 無產階級與現代文明的起源

韓毓海

2014年05月09日11:2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恩格斯認為,盧梭是啟蒙時代最為特殊的人物之一。盧梭的社會契約締造了理性的王國,“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

不過,恩格斯卻沒有指出,盧梭的故鄉瑞士是與意大利、荷蘭並肩的歐洲私人銀行搖籃,瑞士對於現代世界的貢獻不僅僅是《社會契約論》,也許更為重要的是:今天支配世界金融秩序的“巴塞爾協議”——這一體現當代資本主義最高秩序的金融法則,也是在盧梭的故鄉誕生的。

作為工匠的兒子,盧梭一貫看不起人文學者,這甚至也波及啟蒙學者,盧梭甚至說,啟蒙運動不過是以百科全書代替了聖經、不過是以學者來冒充教士罷了,因此,啟蒙運動本身也需要啟蒙。而那個時候,盧梭之所以還沒有抨擊銀行家,乃是因為銀行家的勢力還沒有壓倒作威作福的貴族和夸夸其談的人文學者。

后來的馬克思則這樣說,資本家隻不過是以銀行代替了教會,以股票和債券代替了教會發售的贖罪券,以股票這個最抽象的神代替了一切宗教的偶像:“猶太人的神世俗化了,它成了世界的神。票據是猶太人的現實的神。猶太人的神只是幻想的票據。”這是因為馬克思已經看到了資本家和金錢的力量,認識到“錢能通神”這句話在歷史上是有部分的正確性的。隻要掌握了金錢,資產階級就可以買到權力﹔隻要掌握了金融,資本家就能控制生產﹔而隻要有錢,同樣也可以買到並壟斷科學技術。

金錢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最有力的武器,對資本的運作使資產階級成為社會中的最大霸權。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推進,天主教教會的財產流入紳士階層和商人手中,而國王的資金便主要依賴由地主和商人控制的眾議院。在經濟方面,英國於1694年成立了英格蘭銀行,1696年大規模重鑄貨幣,這促進了現代財政體系和公債市場的形成。而在科學知識方面,則是於1660年成立了英國皇家學會(全稱是“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該學會盡管是“獨立”社團(實際上是由財團出資),不對政府負責,但與政府的關系相當密切,英國政府也為其提供科研資金,學會初期有會員100多名,牛頓就是其中之一。

皇家學會的前身是格雷欣學院,它是由當時的銀行家和皇家的財政代理托馬斯·格雷欣在1579年資助成立的,即皇家學會的真正股東是大金融資本家,這個組織“以每天講授不同專題的形式向外界公開提供高等教育。該學院特別成功的學科是應用數學和航海工具及造船的實用研究。在17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時,它已經成為實驗科學新成果的研討中心”。

毫無疑問,皇家學會在成立的初期,確實促進了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因為皇家學會的會員既可以是有名望的科學家,也可以是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普通人,它沒有規定一個入會的門檻。

而在歐洲大陸,科研機構的成立更是國家和大金融資本家主導的自覺行為。法國政府於1699年成立了科學院,並在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成立了專門培養工程師的學校“中央公共工程學院”,這就是后來成為法國工程師的搖籃而被哈耶克認定是“唯科學主義”發源地之一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隨后,德國、美國在18—19世紀也成立了類似的科研機構和大學。

由銀行家和國家資助的專業化的科學研究機構形成了,它迅速取代了在勞動實踐中產生的、從事技術發明與創造的工人自發組織,於是,一個獨立於生產者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階級便由此產生,並迅速地代替了技術工人從事發明工作。前者因為在充沛的資金支持的條件下進行發明,從而有著后者不能比擬的競爭優勢,這樣一來,工人階級進行技術創新的道路便被堵死了。更為關鍵的是,對於科學技術的資助和壟斷,以使得科學技術與無產階級的勞動相脫離,這從一開始就是資產階級剝奪工人的有意識的手段,是資產階級的“戰略”,因為一旦掌握了科學技術的所有權,資產階級就可以迫使工人接受更為不合理的勞動條件,使得無產階級在勞資談判中處於徹底被動的地位。一項發明可以代替許多工人的勞動,而被資本家壟斷的技術發明不再幫助工人縮短勞動時間、減輕勞動負擔並給技術工人帶來好處和收益,恰恰相反,現在作為一種特殊職業的發明與工人對立起來了,新興的、被資本家雇佣的工程師階級與無產階級對立起來了,工人被迫與新發明競爭,這樣一來,包括先進機器、儀器在內的新技術的發明,就不再是縮短勞動時間、減輕勞動負擔、有效利用自然力以創造更多財富的手段,而是延長工人勞動時間、增加勞動者負擔、制造社會貧困的手段。

馬克思極其准確地描述了這一過程:

……現在,科學,人類理論的進步,得到了利用。資本不創造科學,但是它為了生產過程的需要,利用科學,佔有科學。這樣一來,科學作為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同時就和直接勞動相分離,而在以前的生產階段上,范圍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是同勞動本身直接聯系在一起的,並沒有發展成為同勞動相分離的獨立的力量,因而整個說來從未超出制作方法的積累的范圍,這種積累是一代代加以充實的,並且是很緩慢地、一點一點地擴大的。(憑經驗掌握每一種手藝的秘密。)手和腦還沒有相互分離。

由於自然科學被資本用作致富手段,從而科學本身也成為那些發展科學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學的人為了探索科學的實際應用而互相競爭。另一方面,發明成了一種特殊的職業。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擴展,科學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識地和廣泛地加以發展、應用並體現在生活中,其規模是以往的時代根本想象不到的。

馬克思同時還指出,資本家壟斷科學技術的目的,完全就是為了抵制工人的罷工及提高工資的要求,因為隻要有了新機器和新發明作為工人勞動的替代,就可以抵消工人罷工的力量,因此,所有那些機器和技術創新“都是為了鎮壓罷工而發明的”——“自1825年起,一切新發明幾乎都是工人同千方百計地力求貶低工人特長的企業主發生沖突的結果。在每一次多少有一點重要性的新罷工之后,總要出現一種新機器”(馬克思:《哲學的貧困》,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版,第1卷,16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而資本家對新技術和新發明的要求,必然使其求助於專業技術人才和工程師,並加大對他們的資助力度,使科學成為致富的手段並促使搞科學的人互相競爭,這便使專業技術人才和工程師也成為資本的同伙,而同工人和勞動相對立。

資產階級的勝利,在於它成功地分化了社會各階級、社會的各領域。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於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因而也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或者說,把以腦力勞動為主或者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分離開來,分配給不同的人。”

馬克思極為深刻地指出,資本家不僅僅是佔有和吞並了無產階級的勞動果實,而且還佔有和吞並了“無產階級的科學”,資本不創造科學,但卻利用科學、佔有科學。正是通過“佔有科學”,資本家使得工人被異化為機器,使他們的勞動與知識徹底分離,從而變得在真正意義上“一無所有”:

科學不費資本家“分文”,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們去利用科學。資本象吞並別人的勞動一樣,吞並“別人的”科學。

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正是無產階級所發明的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被資產階級國家與資本家佔有、吞並和盜取的關鍵時刻,從長時段的歐洲歷史看去,這就是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的傳統走向分裂解體的時代,同時,這也是勞動被“異化”和片面化的時代,是馬克思所謂“物質生產的領域”與“社會再生產領域”開始走向對立的時代。

從那個時代開始,資產階級逐步壟斷了社會再生產領域,而無產階級則兩手空空,被驅逐進黯啞的物質生產領域。從那個時代開始,現代科學技術與勞動和勞動者分離了,包括蒸汽機在內的無產階級曾經擁有的一切輝煌的發明都反過來成為剝奪和壓迫無產階級的工具了。從那個時代開始,歐洲的能工巧匠消失了,“有文化的勞動者”在歷史上消失了,無產階級成為純粹的勞動工具,而以唯物主義為標志的新文明傳統——思辨體現為行動、頭腦被手的試驗所証實這個創造性勞動的偉大傳統——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寶貴遺產,已經開始失落了。

從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這是朴素的唯物論和自然哲學戰勝神學與經院哲學的時代,但馬克思寫作的時代的基本情況則是:資產階級以其形而上學戰勝了朴素的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挫折,乃是與無產階級在文化和科學技術方面作為創造性的勞動者的失敗,是與他們的科學文化創造成果被盜取密切聯系著的,是與資產階級全面佔領社會再生產領域,並以那個領域來支配物質生產領域密切聯系著的,是與物質生產領域與社會再生產領域的分裂和對立聯系著的。它勢必表現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抗、生產者與社會法則制定者的對抗,而這就是現代人類不平等的根源。

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重建物質生產和社會再生產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恢復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的朴素唯物主義傳統,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雄心壯志是再造一個代表著人類先進文化的無產階級,即有知識的無產階級、有文化的勞動者,而不是聽任無產階級淪為物質勞動的工具。

“馬克思的事業”就是從這裡起步的。馬克思這個空前的知識分子,也就是這樣,成為了“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