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四章 公民層面的價值准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第二節 敬業:職業道德的靈魂

主編:郭建寧  撰寫:李健

2014年05月06日13:0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記》講人成長時要“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認為青年學習要達到的第二個階段就是要學會敬業。時至今日,在當代社會,熱愛與敬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已經成為職業道德的靈魂,是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價值規范之一。

1、敬業的內涵

愛崗敬業體現的是公民熱愛、珍視自己的工作和職業,勤勉努力,盡職盡責的道德操守。任何一個社會的保存和發展,都是以其成員勤奮工作、創造價值為前提的。因此所有生氣蓬勃的社會,都把敬業作為核心價值加以強調,將之作為對自己成員的基本要求。對於每一個公民來說,敬業精神的內涵表現在三個方面,即熱愛、勤勉和克制。

敬業須熱愛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和所投身的事業,是敬業精神的前提。隻有當公民把工作當作自己珍視的領域,視為自己價值得以表達的所在時,他才有可能進行真正的精力與體力的投入,才有可能克制自己放鬆懶惰的想法,才有可能不滿足於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也隻有當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把熱愛自己的工作當作自己的核心價值時,產品的生產與再生產的鏈條才能夠得以保持乃至發展,社會才能夠進步。如果公民像厭惡疾病一樣厭惡自己的工作,那麼他就會像逃避瘟疫一樣逃避工作中的勞動付出,就會在快樂的時候不工作,工作的時候不快樂,就會迅速滿足於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成果。假使社會的多數公民都對自己的工作沒有感情,麻木不仁甚至避之不及,那麼社會的經濟生活就會發生停滯以至倒退。個人和社會的成功,都有賴於公民努力的工作,而這又是以公民熱愛自己的工作為基礎的。熱愛自己的工作,是敬業首要的內涵。

敬業須勤勉努力。熱愛工作只是敬業的前提和基礎,還沒有從願望轉化為行動,從想法發展成實踐。敬業除了是對工作的感情之外,還是對工作的勞動與付出。隻有熱愛工作的口號,而無勤勉工作的行動,那是比不唱高調而懶散的方式更惡劣的做法。古代有“五恥”之說:“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倍焉,君子恥之。”其中第二恥,“有其言,無其行”,就包括這樣隻喊口號而無行動的做法。古人尚且以此為恥,我們就更不能言行不一了。隻有在本職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人,才能在磨煉自己品格、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做出一翻成就來。怎樣做才叫勤勉努力呢?曾國藩曾經在《勸戒淺語十六條》裡對勤勉的要素做出了全面的總結:“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復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在他看來,隻要做到了身、眼、手、口、心五個要素均投入到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這樣就基本概括出來了勤勉的主要方面和基本方法。當然,勤勉不是一日之功﹔只是一天或一時做到了身眼手口心五者具備,還不是勤勉﹔隻有長年累月的進行這樣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勤勉。作家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隻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小時﹔假設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也至少需要五年。可見,要想在某一領域裡做出成就,絕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長久勤勉積累的結果。

敬業須克制。一天隻有二十四個小時﹔除去吃飯睡覺和其它必要的生活時間,實際上所剩無幾。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恣意享樂、縱情狂歡的欲望,甚至如果不能克制自己過長休息的想法,時間就會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沒有克制,當歲月無情流逝而自己卻一事無成的時候,就隻有發出“時間去哪兒”的感嘆了。克制與敬業正如硬幣的正反面一般,如影隨行,相得益彰﹔且一旦做不到克制,敬業也就如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得了。韋伯在分析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時,強調了文化條件對塑造現代精神的重要性﹔而他認為這種塑造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形成了克制的美德。他說:“隻有超乎尋常的堅強性格,才能使新型的企業家不至喪失適度的自我控制,才能使他免遭道德上和經濟上的毀滅……沒有任何別的東西能夠給予他克服重重障礙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沒有任何別的東西能夠使他承擔起近代企業家必須承擔的無比繁重的工作。”換句話說,韋伯把整個西方世界的興起看作是克制美德的產物,這無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天我們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更要強調敬業精神中的克制品德。

2、敬業的原因

敬業是職業道德的靈魂﹔人們經常聽說要干一行,愛一行。但為什麼要敬業呢?敷衍工作、玩忽職守不是讓人更舒服嗎?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在著名演講《敬業與樂業》中,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業有什麼好敬的呢?為什麼可敬呢?”這位思想家的回答可以總結為兩點:第一,人不僅為了生活而工作,也為了工作而生活﹔第二,任何職業都有神聖性。其實,除了梁啟超之外,很多人也對為什麼要敬業的問題提供了其它的答案。把這些對敬業原因的回答總結起來,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個人方面的原因,二是社會方面的原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