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郭建寧 撰寫:李健
從個人角度來講,需要敬業的原因包括四個方面。首先,人有表達自己本質力量、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人不能通過其它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隻能通過將自己的能力與才干投射到自己的工作對象上,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對象或改變對象的形態,從而在工作的成果中証實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人二重化為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結果,將逝去的工作時間和耗費的勞動力凝結在產品中,並在這個現實的成果中展現了自己的力量與價值。如果不敬業,人的力量就得不到表達,人的價值就無從實現。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但如果沒有敬業精神,這種創造不能完成,生命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其次,人的能力的豐富需要敬業。人的多數能力都不是自然具備的,而是后天鍛造的產物。鍛造的過程,次要的是通過學習,主要的是通過實踐,通過工作。越是敬業的人,實踐的程度越深,他得到鍛煉的機會就越多,他的能力也就越豐富。對工作敷衍塞責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是佔了便宜,少付出了努力,結果卻是喪失了實踐機會﹔天長日久,便會技不如人。“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人的性格的完善需要敬業。敬業使人變得嚴謹認真,有條不紊,明達事理而又堅毅頑強。一方面,工作中有其自身的規律,要求敬業的人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這樣的規律﹔另一方面,工作中往往需要與人合作,又要求敬業的人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與他人交往的要求。這樣,就形成了對敬業者性格的鍛煉﹔久而久之,性格就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變得適於工作和合作,並散發出一種特有的性格魅力來。最后,人的生活需要敬業。無論是個人生活品質的提高,還是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都依賴於經濟收入。而在按勞分配為主的社會裡,人所取得的社會產品的份額是與他的勞動成果直接相關的。越是敬業的人,他的勞動成果越多,對社會的貢獻越大,社會給予他的回報自然也越多。總而言之,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敬業是一種對自己有多方面提高和回報的美德。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也同樣是如此。首先,敬業精神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古代社會的特點,是自給自足,每一個都生產自己需要的幾乎一切產品﹔現代社會生產的實質,是每一個人都向別人提供自己的產品的同時,在別人那裡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也就是說,古代社會如果不敬業的話,還只是影響到自己﹔而現代社會如果不敬業的話,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例如,如果種蘋果的人不敬業,非但他們自己不能得到足夠的收入來支撐體面的生活,而且社會也將得不到足夠的蘋果供應。如果敬業精神在一個社會裡普遍低落的話,那麼這個社會的運轉就會遇到困難,面臨衰退甚至滅亡。如果敬業精神在一個社會裡普遍高揚的話,那麼這個社會的生產就會以極大的速度進步,相應地其它方面也會高速發展。其次,敬業精神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前提。敬業會使人形成嚴謹認真,有條不紊,明達事理而又堅毅頑強的性格特質﹔一個社會中的多數公民都敬業的時候,多數公民在性格上便會形成類似的優秀品質﹔當多數公民的性格都成熟起來之后,與優良性格以及以此性格為基礎的良好生活方式相適應的淳朴的社會風氣便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更進一步的,如果這種社會風氣能夠長久的加以保持的話,就能夠影響到更為穩定的民族性格。
3、敬業精神的現狀、症結與對策
2013年的年底,蓋洛普公司公布了其2011- 2012年對全球雇員對工作投入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敬業比例隻有6%,遠低於13%的世界平均水平。該調查的范圍包括142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通過被調查者回答的12個問題的答案不同,調查將他們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分為敬業、漠不關心和消極怠工三種類型。調查顯示,中國員工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在各行各業和各種教育水平中,都是一樣的。比如7%的本科學歷員工敬業,和5%的小學教育程度以下的員工敬業,兩者差不多。即便是在高技術員工和管理者中,他們的敬業程度也很低,在8%左右。更甚者,在銷售和服務類員工中,隻有4%的員工真正積極投入。文秘和辦公室員工的敬業程度最低,僅為3%。另外,中國員工隻有一半左右認為其現在的工作是理想的職業。從絕對水平上來講,絕大多數中國公民都做不到敬業,而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漠不關心甚至有意地消極怠工﹔從相對水平上來講,中國公民敬業的比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與美國公民30%的敬業比例更是相差甚遠。可見,無論是從絕對水平來說,還是從相對水平來講,中國公民敬業精神的現狀都不容樂觀。
中國公民缺乏敬業精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場經濟不完善的客觀體制原因,也有思想道德滑坡產生的影響。在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社會在一個階段上拉開公民之間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本來是正常現象﹔如果富裕階層是依靠勤勞致富,敬業聚財,那麼這種收入差距的產生非但不會有損敬業精神的弘揚,反而會促進公民愛崗勤勉的美德。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水平與中國接近,公民敬業的比例卻是中國的五倍。正是由於中國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投機取巧、權錢交易而一夜暴富的情況,而一些熱愛勞動、勤奮努力的人卻下崗失業、生活無著,使得人們產生了普遍的心理失衡,得出了敬業吃虧、鑽營得利的結論。基於市場經濟不完善這一現實的共識一旦形成,就會擠壓敬業精神的心理空間,造成敬業精神失落的現狀。此外,思想道德品質的滑坡也是敬業精神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部分富裕階層子弟炫耀性的奢侈消費產生了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使得青年不再以創造為榮,而是以消費為樂。實際上,如果只是消費的話,人與動物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用耗費的方式來完成生命力的再生產,只是耗費的對象不同的罷了。以消費為樂,實際上把人降到了動物的水平,取消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差別。人真正的本質在於把自己精力的使用表現在對象的產生和改變上,在於把自己創造力的爆發表達在產品的更新與升級上,在於把自己生命與時間的流逝定格在財富價值的凝結上。真正的人不是用自己的消費來體現自己,並把自己與別人區別開來,而是用自己的創造來表達自己,通過獨特的工作成果來展示自己出色的本性。當這種情況被逆轉的時候,自然會造成人表現自己的方式發生異化,思想發生扭曲,結果就是公民快樂的時候不工作,工作的時候不快樂。
面對敬業精神失落的問題,必須要有兩方面的對策。針對客觀的體制原因,要有深化的改革。隻有讓公民感受到不勞而獲的情況進一步減少時,公民勤勉敬業的美德才會得到增進。當中國公民愛崗敬業的收獲高於其它國家,而投機鑽營的現象由於遭到打擊而幾近絕跡的時候,我們的敬業精神也會便會擁有比其它國家更好的土壤。針對主觀的思想原因,要加強公民素質教育,形成勞動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風氣,把一定程度上被扭曲的社會風氣再扭轉過來。主流輿論要有明確的態度,對以奢靡享受為榮的現象要立場鮮明地加以抨擊和批判,對敬業愛崗、勤勉努力的典型要不遺余力地加以表彰和宣傳。形成了敬業精神普及的現實條件的同時,將敬業精神銘刻在公民的頭腦裡,敬業精神就一定能夠成為中國公民的普遍具備的道德品質。
相關專題 |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理論書庫 · 郭建寧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