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六篇 先鋒榜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受表彰和追授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本書編寫組

2014年05月04日10:1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建讀物出版社授權 獨家連載

高鬆 男,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30年來不懈鑽研、辛勞育才、默默奉獻,為中國化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瞄准國際學術前沿潛心鑽研,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余篇,率先報道世界第一例同自旋的單鏈分子磁體,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Glauber教授早在1963年提出的一維Ising鏈動力學理論模型以分子實物的形式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為高密度磁存儲和量子計算機等技術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他悉心培養過硬團隊,主動為青年教師設計成長路徑、創造發展環境,積極引進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帶領師生攻堅克難,使學院學科排名位居世界前列。他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己任,10年來共培養博士生17人,其中1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高鬆同志2002年榮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被評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獲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葉如陵 男,北京市朝陽區香河園街道西壩河西裡社區黨委委員。志願服務西藏醫療衛生事業31年,曾任西藏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退休回京后,他扎根社區,為百姓提供咨詢義診,聯系引進社區醫療服務車、建立“愛心小屋”、在家中設立服務熱線電話、與社區老人結對子,為他們建立健康檔案,成為社區居民的“保健醫生”。他組織成立了由眾多醫療志願者參加的“葉如陵團隊工作室”,為居民量血壓,提供預防咨詢、心理咨詢等。他先后制作教學幻燈片上千張,把 “醫療課堂”帶到社區百姓身邊,多年來共義務講課數百場。他的座右銘是:“我要做一輩子的志願者,把愛心和知識奉獻給我的祖國和人民,直到永遠。”

葉如陵同志2008年被評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紅十字志願者之星,2009年被評為北京2008年十大志願者,2010年被授予“北京市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稱號。

張伯禮 男,天津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30多年來,在繼承發展祖國傳統中醫藥事業上作出了突出成績。他潛心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先后承擔並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帶領科研團隊構建了中藥組分數據庫,揭示了中藥成分、作用機理,發現了復方丹參方的藥效物質基礎,為現代中藥研制提供了科學依據。他傾注大量心血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主持制定了《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准》和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准。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抗擊非典期間,他組建中醫醫療隊,擔任中醫治療非典總指揮,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救治患者。他設立“勇搏”基金,獎勵優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先后培養了出站博士后、博士、碩士140多名。

張伯禮同志2006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7年榮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被評為“十一五”期間天津市最具影響力勞動模范。

樊 渭 男,滿族,河北省秦皇島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在2011年秦皇島“4·12”森林火災扑救中,創造了無一人員傷亡、損失減到最低、重點目標絕對安全的國內森林大火扑救史上的新戰績。事發當天,他接到火情報告后,憑借多年林業工作經驗,迅速對起火點區位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道路交通等情況作出准確判斷,短短十幾分鐘便擬定有針對性的扑救方案,為控制火勢爭取寶貴時間。扑救工作鋪開后,他提出綜合利用氣象、山勢特點,合理配置扑火參戰兵力,空地配合,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路,成功遏制了火勢蔓延,為奪取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從接到火災報告帶領人員趕赴火場,直至林火被完全扑滅的7個晝夜裡,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果斷處置,雖然自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幾度陷入危險,但他顧不上回家取藥,堅持在一線扑救,展現了一名普通黨員和林業工作者對黨的一片忠誠。

樊渭同志2005年被評為全國森林資源管理先進工作者,2010年被評為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個人。

張雪鬆 男,回族,河北省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鋁合金廠高級技師。作為新一代的知識型技術工人,被譽為北車集團的“金藍領”。350公裡高速動車組引進后,他打破國外公司對核心技術的壟斷,攻克了組焊變形的技術難題,為高速動車組批量生產找到了科學的工藝方法。他獨立和主持參與完成技術攻關、技術革新109項,設計、改造、制作工裝卡具66套。他所帶領的班組和唐山軌道客車全體職工一起,完成了首輛高速動車和磁懸浮列車鋁合金車體試制任務,生產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速列車,創造了國產動車組的世界速度,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他帶領的鉚鉗班16名成員都有自己的“絕活”,全部成為鋁合金車體生產關鍵工序的領軍人物。他在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爭優秀的共產黨員先鋒本色。

張雪鬆同志先后四次榮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兩次被評為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他帶領的鉚鉗班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荊保山 男,山西省平陸縣國營林場護林員。1987年轉業到平陸縣國營林場雲蓋寺瞭望台工作,24年來兢兢業業,舍小家、顧大家,把信念和忠誠寫在了萬畝林區。他先后參與扑火28次,制止盜砍盜伐52次,挽救國家財產損失100余萬元。他忠於職守,敬業如山,24年來每天步行15公裡巡查山林,每天3次向場部零報告火情,累計清查各類進山人員2萬余人次,沒有漏報一次火情。他不擇其境,堅韌堅強,24年來不畏環境艱辛,無數次跌傷在巡山路上,病倒在山上就自己熬草藥醫治,遇到大雪封山、斷水斷糧,就靠吃野菜和雪水渡過難關。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24年來幾乎沒有回家過春節,患上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病后,仍拖著病體看護山林,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條件,也從未奢望得到任何回報。

荊保山同志2011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金 海 男,蒙古族,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研究員。30年來始終工作在科研與教學第一線,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默默耕耘,無私奉獻。1999年,他不幸患了上頜竇腺癌,右上頜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膽囊被切除,嗅覺味覺全部喪失,但從未離開教學講台,被稱為“草原上的中國保爾”。他的博士學位論文《日本在內蒙古的殖民統治研究》,填補了我國日本侵華歷史研究的一項空白。他參與和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日本侵略內蒙古史》《內蒙古通史》等一系列研究項目,出版專著4部、合著14部,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編3部史料匯編和1部譯著。他參與編寫的《內蒙古革命史》獲得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參與主編的《內蒙古通史》已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他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指導培養的16名碩士生、10名博士生已在各自領域嶄露頭角。

金海同志2008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范,200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二屆感動內蒙古十佳人物,201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徐 強 男,遼寧省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齒輪壓縮機車間副主任。多年來,無論是在齒輪加工崗位,還是在生產管理戰線,他始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時時處處創先爭優,在企業急、難、重任務中屢立戰功,為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積極探索、勤學苦練,練就了高超的技術本領,經他加工的齒輪從未出現過質量差錯,加工廢品率為零,被同事稱為“齒輪王”﹔他刻苦鑽研、大膽創新,攻克了齒輪加工的多項關鍵性難題,創造了國內大型齒輪加工4級精度的全國之最,被國內外同行譽為“徐強精度”,僅此一項每年為企業創造價值4000多萬元。

徐強同志2006年榮獲全國青年五四獎章,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孫建設 男,遼寧省錦州市公安局凌河分局石橋子派出所民警。從警15年來,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先后創造和總結了社區警務工作“五步工作法”、“三清工作法”、“六門宣傳法”,充分調動了社區群眾開展治安防范工作的積極性﹔組建了社區“4050”巡邏隊、“四老”服務隊、“夕陽紅偵緝隊”、“一長、一戶、兩員維持治安志願隊”,把一個無物業管理的社區建設成省級平安社區,其所在的文昌社區連續11年未發生刑事案件和惡性上訪案件。2010年,遼寧省委作出開展向孫建設同志學習的決定。

孫建設同志2006年被評為遼寧省優秀社區民警,2007年獲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全國優秀社區民警,2010年被評為全國愛民模范。

朱玉林 男,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砟子鎮育林新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育林孤兒院院長、育林孤兒院集團總公司經理。30年來陸續收養了417名孤兒,投資1100萬元創辦了亞洲最大的民辦孤兒院,每年支出380余萬元,聘請優秀教師,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對孤兒進行教育,有93名孤兒考上大學,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5名﹔有8人考上公務員,17人走進軍營,84人在孤兒院福利集團就業,成為有用之才。2002年擔任育林新村黨委書記后,結合實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80戶村民脫貧走上了致富路﹔他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累計投資4500余萬元,在新村規劃區內修建17棟二層高標准住宅樓,修建3.6公裡長、8米寬的雙向四車道水泥路,將育林新村建設成了國家級生態村、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朱玉林同志2004年獲全國愛心捐助獎,2005年被評為首屆百名中華慈善人物、榮獲中華慈善獎,2007年獲中華慈善特殊貢獻獎,2009年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

宋德金 男,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雞西分公司東海煤礦安全培訓教師。1971年到煤礦工作以來,無論是在挖掘工崗位,還是在管理崗位,他都兢兢業業,刻苦鑽研,甘於奉獻。2002年,他在一次事故中雙目失明,傷情穩定后,他現身說法,對礦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被譽為“礦山的保爾”。他結合所學知識和30多年的工作經驗,教育引導員工嚴格按規作業、注重安全生產。每天早晨5點鐘不到,他就在妻子的攙扶下,深入到礦山培訓基地、各井區和段隊,講授安全生產知識課程。9年來,共計培訓瓦檢員161期1150多人次,上課372次5650多課時。他常說:“我就是你們的活標本,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下井時,我們大家頭上都有盞礦燈,可是不在安全的路上走,即使戴著礦燈也照樣是個瞎子。”

宋德金同志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佳礦工”,2008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秦 怡 女,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藝術委員會顧問。16歲離家奔赴抗日前線,在抗日救國的浪潮中開始了長達70年的演藝生涯,先后主演了30多部故事影片,成功塑造了“林紅”、“芳林嫂”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影響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87歲高齡還出演了我國首部反映農民工子弟生活的電影《我堅強的小船》。她始終關注著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關心青年演員的成長,發起舉辦了“中國首屆無聲電影展”。她不計名利、不顧病痛,致力於各類社會公益活動。汶川特大地震后,她先后捐款21萬元﹔青海玉樹地震后,又捐款3萬元。2010年,秦怡出任上海世博會上海館祝福大使和榮譽館長,積極為世博會奉獻力量。

秦怡同志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稱號,2005年被授予從事電影工作50年以上的老一代電影工作者獎和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2007年被授予上海德藝雙馨電影藝術工作者稱號,2008年被授予中國十大女杰稱號,2008年被授予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藝術家。

李 斌 男,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液壓泵廠數控工段工段長。是一名從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數控技術應用專家。30年來,他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共完成工藝攻關230項,產品加工工藝編程1600余條,提高工效3倍以上,增效2300多萬元。2007年,為打破國外產品的長期壟斷和技術封鎖,主動承擔“高壓軸向柱塞泵/馬達國產化關鍵技術”的重點攻關項目,先后突破了11個關鍵技術難點,使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別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創辦了全國第一所以普通工人命名的技工學校“李斌學校”,成為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定點的新一代高級技術工人培訓基地,累計培養了16500多名高級技術工人。

李斌同志曾四次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兩次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三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被評為全國敬業奉獻模范,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11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武繼軍 男,江蘇省高淳縣古柏鎮武家嘴村黨委書記。擔任村黨組織書記25年來,帶領全村黨員群眾艱苦創業、共同致富,把昔日的小漁村建成了全國文明村。他敢為人先,創新思路,立足實際大力發展水運業和造船業,形成以造船水運為龍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為支撐的多元發展格局,2010年全村實現生產總值28億元,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3000萬元。他組織開展“連心結對”、“黨員聯系戶”等活動,幫助困難黨員群眾就業創業。他始終把改善民生抓在手上,高標准規劃建成 “武家嘴新村”、民辦實驗學校、農民文化中心,建立全村老年人養老補助等制度,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武繼軍同志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江蘇省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

陳燕萍 女,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長。立足本職崗位,情系百姓,真情調解,被譽為黨群關系的“連心橋”。她對人民司法事業無限熱愛,主動要求到任務繁重、條件艱苦的基層法庭工作,認真辦好每一起案件。她公正司法,維護正義,妥善解決每一個糾紛,十幾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忘我工作,年均審理案件200多件。她堅持調解為先,和諧執法,處處為當事人著想,面對紛繁復雜的民事糾紛,她以公心、真心、誠心和耐心,在法、理、情中尋找結合點,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她秉公執法,清正廉潔,嚴格遵守政法干警職業道德,在法律與金錢、人情等的諸多較量和考驗面前,立場堅定,秉公執法,贏得了當事人的贊嘆和信任。

陳燕萍同志2005年被評為全國人民法庭優秀法官,200 8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女法官,200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法治人物”,20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法官,2011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杜洪英 女,浙江省玉環縣委組織部檔案員、正科級組織員。在玉環縣委組織部檔案員的崗位上,30多年如一日,勤勉敬業、無私奉獻,“小檔案”做出了大名堂。她吃苦在前、不辭辛勞,下鄉村上海島,廣泛收集檔案資料,使縣委組織部的檔案工作獲全國一級達標,並幫助帶動全縣多個部門單位的檔案工作創先爭優。她勤學善思、勇於開拓,探索出檔案編目檢索等新方法,並在全國推廣。她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堅決抵制個別同志為私利修改檔案內容等無理要求,多次主動幫助有關同志,許多同志含淚給她送來了錦旗。她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甘願將一生奉獻給熱愛的檔案事業,多次主動放棄轉崗或提拔的機會。她認為,“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進步”。在檔案室的一方小天地裡,實踐著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優良作風。

杜洪英同志2009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2010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王坤友 男,安徽省無為縣蜀山鎮新安村黨總支書記。45年如一日,扎根農村,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即使肝癌晚期,仍堅守崗位,被群眾稱為“永不鬆套的老黃牛”。1991年夏天,長江流域發生大洪水,他在圩堤上奮戰三天三夜,終因體力不支,一頭栽倒在水裡,幸虧搶救及時才奪回一條命。他三次臨危受命,把一個荒洞和兩個村庄改頭換面。到泊山洞管理處任主任,通過8年奮戰,將一個荒涼山洞建成為國家3A級風景區﹔到建成村任黨支部書記,他挨家挨戶跑,化解債務、鋪路修渠,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到新安村任職,帶領大伙兒建成了示范村,還清了100多萬元的債務。為公家辦事,他能省則省,出差住最便宜的旅館﹔對待自己和家人,他嚴格要求,妻子患乳腺癌去世,因為村裡工作忙,他也沒能陪在妻子身邊。

王坤友同志2010年被評為巢湖市“十大感動的人”、安徽省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被評為安徽十大新聞人物。

李 彬 男,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副處級檢察員。2007年經組織選派到清流縣李家鄉鮮水村挂職任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三年,他扎根農村,心系群眾,忘我工作,幾乎放棄所有的節假日,奔波於田間地頭、施工工地、百姓家裡,奔波於招商引資、聯系發展項目一線,先后爭取各類幫扶資金和物資合計人民幣455萬余元,完成環村水泥路、飲水工程等21個為民辦實事項目。他真心、真情為民謀利益,引資開發冷泉漁業養殖、珍稀苗木種植,建設優質油茶基地,組建養豬專業合作社,使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850元提高到2010年的6971元,把一個省級扶貧重點村變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他積勞成疾,罹患慢性腎衰竭重症,醫院發出病危通知的前幾天仍堅守工作崗位。

李彬同志2010年被評為全國模范檢察官、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蔣國珍 男,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羅坊鎮六元小學離休教師。30多年來,一直傾其所有、默默無私地資助學生,資金逾20萬元,超過其工資的總額,一個個貧困學子在他的資助下繼續學業、成長成才,但是他從來不圖回報。汶川特大地震后,他先后兩次為地震災區捐款,並交納3000元特殊黨費。他膝下無兒無女,雖然每月有2300余元離休工資,但為了竭盡所能幫助別人,自己省吃儉用,過著清貧的生活,常年身穿舊粗布衣服,打著赤腳或穿一雙解放鞋,四處開荒種植農產品,用以換錢助學。

蔣國珍同志2004年被評為全國老干部先進個人,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

王伯祥 男,山東省濰坊市退休干部,山東省原壽光縣委書記。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以造福一方百姓為己任,扎實苦干,開拓創新,敬業奉獻,是新時期領導干部的優秀代表。他全力扶持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發展蔬菜批發市場,掀起一場改變農民命運和改寫農業歷史的“綠色革命”。他提出突破壽北戰略,連續三年組織20萬勞力,把佔全縣總面積60%的荒灘,變成全縣的糧倉和“銀山”。他埋頭苦干、勇爭一流,主持上馬一批重點項目,公開考選、大膽啟用優秀經營人才,較早實行股份制改造,使原來比較落后的壽光工業,總產值翻了三番,利稅增長近10倍。他嚴於律己、淡泊名利,在先后擔任壽光縣委副書記、書記的8年時間裡,一直住在簡陋的平房裡,妻子也一直干臨時工。王伯祥同志離開壽光20年后,其先進事跡仍為壽光干部群眾所稱道。

王伯祥同志1991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1997年榮獲全國綠化獎章,2009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李登海 男,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多年來致力於玉米良種的培育、推廣,被譽為“中國緊湊型玉米育種之父”。他培育的玉米良種,有52個品種通過國家和有關省市審定,獲得44項植物新品種權和11項專利。他創辦了全國首家民營農業科技企業,吸納了800多名農村富余勞力和下崗職工再就業,每年直接帶動五萬多農戶增收。汶川特大地震后,他向災區捐贈適合當地種植的玉米良種折合人民幣180多萬元。他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先后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近兩億元,每年無償將實驗示范種子發給全國幾百個科研單位使用,累計推廣11億多畝。他長期超負荷工作,患腦血管梗塞經搶救病愈后依然潛心育種,為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

李登海同志2001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2002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2004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7年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敬業奉獻模范。

李文祥 男,河南省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農民。李文祥同志革命戰爭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和平建設時期安貧樂道、不問索取,展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淡泊名利、一心為民、永葆本色的優秀品質。他曾參加過濟南、淮海、渡江和平潭島等著名戰役。轉業到地方工作后,1962年響應國家支農號召,主動放棄工資待遇和干部身份,回老家范縣白衣閣鄉務農,70年代末,組織上曾派人請他回原單位落實政策,他婉言謝絕。在村裡他事事帶頭,迎難而上,為把村裡的鹽鹼地改良為稻田,主動擔任稻改大隊長和技術員,帶領村民挖水渠,引河水,吃住都在田地裡,曾經40多天沒回過家。他一家六口擠在一間30多年前建的20多平方米的舊瓦房內,但從未向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

李文祥同志曾在解放濟南戰役中榮立二等功,在淮海戰役中榮立特等功,在進軍福建時榮立一等功,在平潭島戰役中被評為戰斗模范。

王光國 男,湖北省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帶領黨員群眾絕壁鑿路,誓將天塹變通途,被譽為當代的“愚公支書”。為打通橫亙在村前的懸崖峭壁,改變家鄉一窮二白的面貌,6年來,他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帶領村民在懸岩上腰系繩索像蕩秋千一樣一錘一錘打炮眼,如螞蟻啃骨頭一樣一鏟一鎬撬石塊,喝山泉水解渴,吃烤土豆充飢,早出晚歸,年復一年,累計投義務工3.5萬多人次,開挖土石2.2萬余方,終於鑿出一條長2.5公裡的毛公路,沒有發生安全事故,創造了“死亡之岩”上的人間奇跡。他堅韌不拔、鍥而不舍,面對資金難題,和幾名村民小組長多次跑鄉裡、進縣城,爭取幫扶資金23萬余元。他一心為民、公而忘私,真情當好黨員群眾的“主心骨”,為修路還將自家賣豬攢下的幾萬元錢全部墊了進去。

王光國同志2007年被評為建始縣優秀黨務工作者,2010年被評為建始縣“十佳”村黨組織書記。

許月華 女,湖南省湘潭市社會福利院供養人員。義務工作37年,先后照顧養育了138名孤殘兒童,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板凳媽媽”。她年幼父母雙亡,12歲時不幸被火車碾斷雙腿,高位截肢,被送至福利院收養。她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為回饋社會,報答黨恩,主動幫助福利院照顧孤殘兒童,為孩子們織毛衣、納鞋底、喂飯喂水、縫洗衣服,成為福利院的編外保育人員。她對孤殘孩子的愛,勝過對自己親生子女的愛﹔對每一個孩子,無論何種殘疾,無論多臟多累,她都無微不至地呵護。一個天生沒有肛門的棄嬰,手術后需要“擴肛”很長一段時間,她堅持每日為他清理,毫無怨言。每一個孤殘兒童身上,都留下了她真情付出的感人故事。

許月華同志2010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責任公民,榮獲中央電視台2010年度全國“三農”人物奉獻獎。

 

趙廣軍 男,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江南中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職員。1998年加入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以來,累計志願服務近5萬小時,幫助近一萬名服務對象,捐獻13萬余元,挽救1200多名問題青少年,使200多名有自殺傾向人員重拾信心。他成立“趙廣軍志願服務工作室”,開通“生命熱線”,為遭遇不幸和壓力過大的人進行心理疏導。他身患多種疾病,仍每天堅持接聽熱線電話10小時以上,周二、周四晚還在廣州電台主持《趙廣軍生命熱線》節目。他省吃儉用,竭盡全力幫助66位孤寡老人。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工作中,組織志願服務隊到火車站和琶洲會展中心慰問勸導滯留旅客﹔汶川特大地震后,組織志願服務隊上門探望被轉至醫院治療的災區傷病員,組織四場籌款活動,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

趙廣軍同志2007年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08年被授予“北京奧運會、殘運會先進個人”稱號,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志願者﹔2009年被評為全國助人為樂模范﹔20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周賢良 男,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公安局江州分局副政委。參加公安工作十多年來,堅持“立警為公,執法為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期人民警察的職業情操。他面對持刀凶犯,毫無懼色,浴血擒凶,將凶犯當場擒獲,受傷住院后,將上級獎勵的2萬元獎金捐給了新疆“7·5”事件受傷的民警。2009年,他帶領四名民警深入一線,破刑案21起,逮捕犯罪嫌疑人19人,抓獲網上逃犯12人。他傾情服務群眾,2009年至2010年兩年間,共走訪群眾3000多人次,調處矛盾糾紛30多起,為群眾辦實事好事60多件,捐款2萬多元,幫扶慰問困難群眾86人。他積極創新民警挂點聯系企業制度,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模式,建立警民短信互動平台,加強溝通聯系。

周賢良同志2009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記個人一等功,先后被評為廣西“人民滿意政法干警”和人民滿意“十佳”政法干警﹔2010年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

黎定琦 男,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政委。從警22年來,始終以“保一方平安、謀一方福祉”為己任,在工作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1999年,在與持槍劫匪的戰斗中留下二級傷殘,右眼失明、左眼視力降至0.02,體內10多粒鐵砂無法取出。負傷后,他謝絕組織照顧,重返工作崗位,繼續發揮法醫專長。面對父親癌症過世、妻子患甲狀腺癌等困難,他仍忘我工作,在偵破一起致死案中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查明死因,認定案件性質,為抓獲犯罪嫌疑人起到了關鍵作用。在負責礦區派出所籌備工作期間,他排除外界壓力和干擾,偵破各類積壓案件,有力地打擊了礦區的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了礦業公司正常的生產秩序。2000年至今,他參與組織指揮和偵破刑事案件61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0人,追繳被盜搶摩托車97輛及大量贓款贓物,被譽為海南警界的傳奇刑警。

黎定琦同志2000年被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2002年被評為中國優秀青年衛士,200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2009年被評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趙世術 男,重慶市巫溪縣田壩鎮中鹿小學教師。1977年師范畢業后分配到田壩鎮下澤村小學任教。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為不耽誤學生家長干農活,他主動背學生過河上學,由於長期被冰冷河水浸泡,年僅28歲便患上嚴重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正常行走,每天靠妻子背送堅守三尺講台。2006年后,他的病情進一步加重,手指嚴重殘疾不能彎曲,他就用橡皮筋把粉筆或鋼筆綁在大拇指和食指間,繼續板書和批改作業。由於身體原因,他於2010年下半年離開講台,但卻沒離開孩子,每天仍由妻子背到學校,照料孩子們的飲食起居,給他們補課、談心。他艱苦朴素,心系學生,幾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服,卻經常幫學生墊交學雜費。他一心想把山裡的孩子都教出來,農民的孩子山裡的娃就是他心中的太陽。

趙世術同志2010年被評為重慶十佳教師、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文建明 男,四川省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扎根基層31年,總結出了鄉鎮黨委“3+2”工作法,破解了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困擾鄉鎮運行的多個難題,被當地干部群眾稱為“治亂專家”。針對城郊結合部發展慢、增收難問題,他發展“餐桌經濟”、民營經濟,扶持135戶種養大戶,使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2年的2130元增至目前的7180元。他關心百姓疾苦,近幾年共捐出3萬多元,幫扶60多名失地農民、下崗失業工人實現再就業,資助3名貧困學生,幫助近10名困難群眾走上致富路。他身患癌症,2005年10月以來做手術19次,仍堅持工作。

文建明同志2006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黨務工作者,20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

余留芬 女,貴州省盤縣淤泥鄉岩博村黨支部書記。其擔任村黨支部書記10年時間,使一個人均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沒過溫飽線、村級債務纏身的貧困村,發展成為人均純收入達5600元、集體資產達800多萬元的示范村。她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創辦村集體企業,建成蔬菜基地200畝,脫毒洋芋基地2000余畝,養豬場4個,存欄2000余頭。她帶領群眾退耕還林500多畝,坡改梯生物護埂幾千畝,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她注重基礎建設,修通30公裡進村公路,建成4.5公裡通村柏油路。全村90%的農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平房,適齡兒童入學率、計劃生育率、電視覆蓋率都達100%。

余留芬同志2005年被評為貴州省勞動模范,2006年被評為貴州省優秀共產黨員。

鄧前堆 男,怒族,雲南省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28年來不顧生命危險,靠一套滑輪,一根繩子,通過距怒江江面30米高100多米長的溜索來往於拉馬底村,為百姓送醫送藥,被當地群眾稱為“索道醫生”。為方便群眾,他還身挎藥箱,利用下地干活、趕集、走親訪友等間隙為村民提供醫療服務。他每月僅有400多元補助,還經常為困難群眾墊付醫藥費,積極開展預防接種和婦幼保健工作,用少數民族語言宣講疾病預防、衛生保健常識,提高群眾的保健意識,全村預防接種率達98%,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0%以上。20多年來,他累計出診5000多次,步行約60萬公裡,診治患者13萬余人次,未出現一起醫療事故和醫患糾紛。

鄧前堆同志2004年被評為雲南省實施世界銀行第七個衛生貸款先進個人,2011年被評為雲南省優秀鄉村醫生。

次仁多吉 男,藏族,西藏自治區登山隊男子分隊隊長。20多年來征服了世界所有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成為國際登山界公認的攀登世界高峰次數最多、登頂成功次數最多的國際級運動健將。1988年,次仁多吉代表中國參加中、日、尼登山隊橫跨珠峰,第一個從北坡登頂,在峰頂停留99分鐘后,由珠峰南坡下山,創下世界紀錄,被中、日、尼新聞界譽為“橫跨珠峰第一人”。1991年,他作為第一個被外國聘為技術顧問的中國運動員,參加比利時隊攀登希夏邦瑪峰時,在帶領五名隊員登頂后下撤途中,比方有兩名隊員突然滑墜,次仁多吉採取果斷措施,化險為夷,為祖國爭了光。同年,在攀登南迦巴瓦峰途中,次仁多吉用身體擋住雪流,保護隊友安全撤離,自己卻被嚴重凍傷,截掉了兩個腳趾。他身殘志堅,帶領隊員在冰雪世界頑強拼搏整整14年,把五星紅旗插遍世界高峰。他從不以登山家自居,甘當新隊員的鋪路石,主動放棄北京奧運會聖火珠峰傳遞機會,默默無聞從事安全保衛工作。

次仁多吉同志1995年、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05年被評為全國體育系統先進工作者。

楊瑞輝 女,陝西省銅川市職業病防治醫院黨支部副書記、金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護理部主任。從銅川礦務局職業病防治醫院下崗后,毫無怨言,毅然開始二次創業,在她的艱辛努力下,把一所曾被宣告破產的醫院建成了全省聞名的康復護理機構。她以“給天下父母解難、替天下兒女盡孝、為黨和政府分憂”為宗旨,強化護理人員的誠心、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堅持勤問安問好、勤問飢問渴、勤換衣換帽、勤洗手洗腳,做到隨叫隨到、便盆痰盂隨有隨倒、手腳指甲定期剪到、飲食菜肴搭配周到、送藥喂藥喂飯周到,精心護理了549名老人,為92位老人送了終。她30年如一日,舍小家、為大家,忘我工作,用真情和愛心詮釋了一名護理工作者的高尚情操。

楊瑞輝同志2009年榮獲陝西省白求恩精神獎,被評為陝西省道德模范、陝西省健康衛士﹔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陝西十大三八紅旗手標兵、陝西省五一巾幗標兵。

王萬青 男,甘肅省瑪曲縣人民醫院原外科主任。王萬青同志1968年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后,自願來到條件艱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工作。42年來,他多次放棄回上海的機會,憑著對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克服生活、語言等困難,全心全意為牧民解除病痛。在阿萬倉衛生院工作的20余年,他累計接診7萬余人、做手術上萬例,首次讓全鄉3000余牧民有了健康檔案。調到瑪曲縣人民醫院后,他開展的多項手術填補了瑪曲高原外科手術空白。他高度重視高原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與藏族妻子起早貪黑,逐一給當地牧民實施預防接種。他刻苦鑽研,翻譯醫學資料10萬余字,在國家級和地方醫學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他退休后,仍經常指導縣醫院的外科手術,給上門求醫的藏族群眾治病送藥,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草原曼巴”。

王萬青同志2010年被評為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感動甘肅2010年度十大隴人驕子,榮獲第七屆中國醫師獎。

馬寶祥 男,回族,青海省湟中縣大才鄉前溝村黨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從事運輸業的農民黨員,積極帶領群眾致富。1996年以來,他在汽車運輸、路橋施工中為鄉親們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他熱心公益事業,先后為大才鄉小學捐款3.3萬元、捐資2.2萬元建立“寶祥獎學基金”、捐助3000元為鄉中學購買設備。青海玉樹地震后,他立即召集兒子、女婿等7位親友組成應急救援隊,帶著5000多元的救災物資奔赴災區,將自己的兩台運輸車無償提供給災區紅十字會作工作用車,自己擔任“臨時司機”奔赴於各救災點。2011年3月,他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墊資8000元對村“兩委”辦公室進行改造﹔建立村干部輪流坐班制度,加強村“兩委”規范化建設﹔積極為村民辦好事、解難事,為50戶村民爭取危房改造資金,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

馬寶祥同志2010年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榮獲中國最佳民間公益人物社會責任獎。

張曉虎 男,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公安局興慶區分局刑警大隊中隊教導員。14年來一直奮戰在巡邏防范和偵查破案的第一線,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09年4月,為抓獲久偵未破的7起命案逃犯,他主動請纓,帶病遠赴河南、安徽、浙江、上海等地,連續作戰22天,風雨兼程4000多公裡,將嫌疑人成功押解回銀川。他被確診為大腦中型動脈瘤,經三次開顱手術后,又投入到新的戰斗。他沖鋒在前,多次第一個趕往火災現場、案發現場,解救被困群眾和受害人。他鐘愛公安事業,刻苦鑽研業務,是一名偵破案件的行家裡手,參與偵破刑事案件1100多起,抓捕犯罪嫌疑人500余名,抓獲逃犯40余名。

張曉虎同志2009年被評為建國60周年感動寧夏人物、寧夏回族自治區敬業奉獻模范,2010年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

買買提江·吾買爾 男,維吾爾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溫亞爾鄉主任科員、布力開村黨支部書記。旗幟鮮明地同“三股勢力”作斗爭,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健全宗教事務管理制度,使村黨支部成為群眾的主心骨。他注重民族團結,帶頭照顧和資助漢族群眾,帶頭學習漢語,開辦“雙語”幼兒園和中青年農民“雙語”技能培訓班。他堅持重大事務黨員先知先議先發動,實行黨員設崗定責和承諾制,推選黨員擔任巷道長、十戶長,推行工作責任制和績效考核。他堅持增林果、強養殖、促三產,帶領村民建成小麥高效示范田、蘋果園、標准化家禽養殖基地、牛羊育肥基地,全村人均收入達到8088元,比2005年增加4133元,村集體經濟由負債52萬元變為年收入130多萬元。

買買提江·吾買爾同志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模范村黨支部書記。

舒啟明 男,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研究局巡視員,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務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援藏)。心系藏區,不畏艱苦,主動請纓連續三批援藏,他進藏工作七年來,緊密結合西藏工作實際,認真進行政策和理論研究,共起草、修改各類文件、文稿3000多篇。他勤奮敬業,七年累計加班時間超過1.5萬個小時,先后六次連續30多小時戰斗在反分裂斗爭第一線,在處置重大事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珍視民族團結,一進藏就和堆龍德慶縣乃瓊鄉的一戶特困家庭“結對子”,捐資1萬元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每年還捐款2000元資助孩子上學。汶川特大地震后,他積極捐款和交納特殊黨費1萬多元。2009年,他將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1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了貧困地區。

舒啟明同志2005年被評為中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被評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2009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西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

師昌緒 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世紀50年代,師昌緒沖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全力投身新中國建設,60年來,他艱苦奮斗,屢克難關,成長為我國高溫合金科學的奠基人、金屬腐蝕與防護領域的開拓者、世界著名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大師和戰略科學家。他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808,此后又承擔並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代空心渦輪葉片,使我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上了一個新台階。他主持組建了我國第一個腐蝕專業研究所,兩次建議中央成立中國工程院,主持制定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制度,參與確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術管理理念和資助工作原則並沿用至今。

師昌緒同志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989年、1996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89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98年榮獲霍英東基金獎成就獎,2004年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2010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孫家棟 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著名的航天專家,“兩彈一星”元勛,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在我國自主研發的100多顆衛星中,由他擔任技術負責人的就有35顆。50年多來,他傾注於我國的航天事業,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的輝煌。他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和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總體設計。他先后擔任月球探測工程一期和北斗導航工程總設計師,建成北斗導航第一代系統。他擔任東方紅三號通信廣播衛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中巴資源衛星等三個我國第二代應用衛星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解決一系列重大工程技術問題,各項工程均取得圓滿成功。他提出的2020年前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分三個階段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線圖,為我國突破衛星基礎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礎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

孫家棟同志200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07年被授予“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稱號,2010年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竇鐵成 男,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第十工程公司高級技師。是從一名初級電力工成長為精通各類電力技術的高級技師,被稱為“專家型技術工人”、“工人教授”。30年來,他一直在生產第一線從事變配電安裝工作,先后參加了京山、京秦、京九等十幾條國家重點鐵路工程和京珠、泰贛等高速公路建設。他負責安裝的變配電所38個,全部一次送電成功,組織實施重大設計變更6項,解決技術難題52個,排除送變電故障310次,為企業創造和節約價值1300余萬元。他刻苦鑽研,勤奮學習,寫下學習筆記60多本100余萬字,主持編寫《牽引變電所施工工藝匯編》,成為公司第一部標准規范的接觸網匯編集。他為事業甘於奉獻,無怨無悔,結婚30年,與愛人相守的時間不到三年。

竇鐵成同志2007年被評為陝西省高級技能人才,200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11年榮獲中華技能大獎。

金穎穎 女,中國工商銀行溫州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勤學苦練,練就了過硬的業務技能,先后在浙江省各類業務技術比賽榮獲七項冠軍。面對市民不斷增長的金融理財需求,她主動學習,成功考取金融理財師(AFP)証書,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理財技能,為客戶量身定做專業化和個性化的理財方案。以她名字命名的“金穎穎個人理財室”被評選為“溫州人最喜愛的理財室”。她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在溫州銀行業首家引入客戶服務評價系統。她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盡心盡責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認真學習法律法規,深入基層和企業調查研究,在新華網、溫州網上開設代表專欄,耐心聽取群眾意見,先后提出議案和建議50多件。

金穎穎同志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被評為2007年度浙江工行驕傲人物、2010年度感動工行員工。

郭晉龍 男,呼和浩特鐵路局焊軌段高級技師。參加工作30多年來,堅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努力破解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成為全路知名的焊軌技術專家。他先后開展技術革新和新工藝設計19項,累計為國家和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達1100萬元﹔多次參與國外進口尖端設備電氣部分的安裝調試工作,屢獲外國專家贊譽﹔應邀為全國鐵路11個焊軌單位排除急難故障,挽回因換軌、淬火設備故障停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200余萬元。他研發的“焊軌基地焊接生產線鋼軌輸送連鎖控制系統”等多項技術成果,被國內10余家企業30多條生產線採用。2011年1月,郭晉龍憑借“鋼軌焊縫雙頻正火設備及工藝”,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為中國鐵路工人登上國家科技最高領獎台的第一人。他自學成才的先進事跡,2007年編入全國中小學生美德教育讀本《當代中國著名人物美德故事叢書》。

郭晉龍同志2006年、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梅 蓮 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九師161團9連副指導員兼衛生員。二十年如一日,在基層履行救死扶傷職責,待各族患者如親人,被鄉親們稱為“馬背上的白衣天使”、“巴爾魯克山上的流動診所”。20年來,她接診7萬人次,為患者墊付醫療費4萬余元,無數次翻山越嶺、不辭辛勞為群眾送醫送藥。她積極維護民族團結,為了更好地同少數民族打交道,學習掌握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每次到哈薩克牧民家中時,她都認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兵地團結、民族團結的有關政策。2008年,她被任命為連副指導員兼衛生員后,先后組建連隊婦代會、巾幗服務隊,開展“一幫一”、救助“貧困母親”等活動,幫扶貧困職工12戶、救助貧困母親6人。

梅蓮同志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感動兵團年度人物,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優秀獎,2008年獲白求恩獎章、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2009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吳孟超 男,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他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的新見解,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並在肝癌綜合免疫治療、生物治療、腫瘤生物信號傳導研究、病毒與基因治療和肝移植領域以及早期發現肝癌的檢測手段和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主持建立了肝膽外科疾病治療及研究專科中心,先后獲國家、軍隊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4項,出版《腹部外科手術學圖譜》《肝臟外科學》等醫學專著19部,發表論文220余篇。1997年,他用所獲獎金和社會捐贈共500萬元建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已頒獎四屆共獎勵肝膽外科專家27名。

吳孟超同志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后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百名先進模范人物”和“全軍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十大新聞人物”,2010年獲軍隊醫學科技重大成果特別貢獻獎。

馬金永 男,63713部隊光學測量隊二中隊三級軍士長。入伍以來,刻苦學習鑽研,從一名初中生、操作手成長為該基地時統和通信數據傳輸兩個專業的負責人。他獨立研發的數據傳輸中心智能管理與監控系統、新型標准時鐘,取得了重要的軍事和經濟效益。17年來,他憑著刻苦鑽研、不願服輸的精神,先后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5項,在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11篇,參加宇航學會和總裝通信學術會議組織的論文交流6次,臨危受命排除設備重大故障26次,撰寫設備故障處理匯編20余萬字,被戰友們夸贊為“士官高工”、“士兵專家”。

馬金永同志2005年至2007年連續3年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三等獎,2008年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一等獎,2009年被評為全軍優秀士官、獲山西青年五四獎章,2010年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獲“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模范”和“十大學習成才標兵”稱號,2011年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楊永飛 男,94850部隊部隊長。楊特級飛行員,四種氣象飛行教員、四機長機。他刻苦鑽研,研練克敵戰法,先后撰寫11萬余字飛行體會,編寫13種教材和資料,總結出多種空中特情處置方法,創新9項新裝備訓練管理制度,攻克多項新裝備作戰使用重大難題,為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后參加執行警巡、試飛、遠程機動和北京奧運、國慶60周年、世博空中安保等10多項重大任務,在近年來組織的17次遂行實彈打靶任務中,全部准確命中目標。他發揮表率作用,重大任務前主動請纓,高難課目訓練第一個駕機升空。他注重傳幫帶,毫無保留地向新飛行員和兄弟部隊傳授經驗,近幾年來,先后為部隊帶出12名年輕飛行骨干,多人走上飛行領導干部崗位。

楊永飛同志2006年被評為南京軍區空軍十佳飛行員,2009年被評為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2010年被評為空軍十大杰出青年。

江漢剛 男,66241部隊部隊長。一直工作在部隊第一線,先后10次調整工作崗位、6次改換專業,始終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在帶隊赴利比裡亞執行國際維和任務期間,身患胃癌晚期,仍強忍病痛折磨,以頑強意志和奉獻精神堅守工作一線。他帶領部隊升級改造道路118公裡,搶修維護道路332公裡,架設中小型橋梁5座,完成了3條主干道總長560公裡的維護搶修任務,成為唯一一支在雨季堅持在外施工的部隊,贏得了高度贊譽。回國接受治療以后,他不顧胃部被切除2/3,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就強忍病痛重返工作崗位,帶領官兵圓滿完成了“維和使命—2009”中蒙聯合維和訓練、國慶60周年安檢、上合組織聯合軍演場勤保障等重大任務。

江漢剛同志2009年被評為全軍維和工作先進個人、北京軍區優秀共產黨員、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2010年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

劉 珪 男,75738部隊71分隊分隊長。帶頭錘煉過硬軍事素質,熟練掌握攀登越障、擒拿格斗、多能射擊等20多項特戰技能,被稱為“三棲尖兵”、“全能連長”。他始終堅持學習,潛心研究國外特種部隊戰訓法成果,收集整理20余萬字文字資料、200余分鐘視頻資料,寫出6萬多字的心得體會,並結合實際,創新10余種戰訓法,其中限時傳遞爆炸物、“魔鬼”狙擊和極限體能戰訓練在部隊推廣。他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的“專家訓練套餐”,在參加“突擊—2010”中泰陸軍特種部隊聯合訓練中大顯威力,其精湛技藝贏得了兩軍首長的高度稱贊。他瞄准一流創先爭優,帶領官兵出色完成亞運安保、遠程滲透試驗攻關等重大任務,在總部、軍區和集團軍各類考核中均取得全優成績,成為所在部隊的第一個“全優連”。

劉珪同志2009年被評為集團軍偵察專業訓練尖子,2010年被集團軍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1年被評為廣州軍區基層干部標兵。

方永剛 男,生前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2008年3月病逝,年僅44歲。

方永剛同志長期從事政治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發展軍隊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對黨充滿深厚感情,對黨的創新理論具有堅定信仰,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鑽研,注重運用黨的創新理論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先后出版《黨的創新理論專題研究》等16部專著,完成10多項政治理論研究課題,榮獲“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二等獎等28個。他在學院率先提出讓科學發展觀進入課堂,編寫出科學發展觀教學讀本等教材,連續多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他為部隊和地方講課輔導1000多場次,廣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被群眾譽為“大眾學者”、“平民教授”。2006年11月,他在被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的情況下,爭分奪秒地抓緊工作,利用化療間隙從醫院返回學院,為學員上完該學期最后課程。

方永剛同志2007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范教員”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中宣部、教育部、總政治部聯合發出通知,號召全社會向方永剛同志學習。

鄧平壽 男,生前系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鎮黨委書記。2007年2月1日因積勞成疾病逝,終年51歲。

鄧平壽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扎根偏遠艱苦農村30多年,一身布衣,一雙膠鞋,一個帆布挎包,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泥腳書記”。他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創造性地開發柚子、蠶桑等農村特色產業,使當地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他任虎城鎮主要領導1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增長8倍、工業總產值增長6倍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倍多,農民純收入增長5倍。他組織群眾硬化了48條108公裡村級公路,在各村建起標准衛生室,成為重慶最早實現“自來水、電、電視、程控電話、硬化公路”五通的鄉鎮。他生活儉朴,兩袖清風,出差時總是住最低標准的房間,一件毛衣穿了20多年。2002年查出肺部良性腫瘤,手術后6天就回到鎮上,在寢室裡邊輸液邊工作。2007年1月下村檢查工作時,他突發重症胰腺炎病倒在了工作第一線。

鄧平壽同志2007年被追授為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2007年7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發出《關於開展向鄧平壽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2009年,鄧平壽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華益慰 男,生前系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一科主任。2006年8月因積勞成疾病逝,終年73歲。

華益慰同志從醫50多年來,模范踐行黨的先進性要求,立足本職,銳意進取,以“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救治了眾多患者,溫暖了千萬人的心,被稱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外科手術沒有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先后參加支援西藏醫療隊和海城、唐山抗震救災等行動,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他視患者為親人,滿腔熱忱地為病人服務,贏得了廣大官兵和群眾的信賴。他把畢生精力奉獻給軍隊醫學事業和普通患者,退休后拒絕地方醫院的高薪聘請,年過七旬還戰斗在臨床第一線,在身患胃癌生命垂危之際,立下“為醫學事業捐獻遺體”的遺囑。他愛才育才,為青年醫生成長成才鋪路搭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外科人才,為軍隊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華益慰同志2006年榮獲“白求恩獎章”,並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沈戰東 男,生前系河南省鄭州市公安局特警, 2010年1月30日因勞累過度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年僅28歲。

沈戰東同志入警四年多時間,一直奮斗在一線實戰單位,多次與犯罪分子面對面過招,多次直面生死考驗,他都不畏艱險,沖鋒在前,以自己的英勇行為踐行對黨無限忠誠的誓言。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他主動請纓隨隊趕赴災區,先后轉戰都江堰、汶川、成都、江油等地執行救災任務。當接到北京奧運安保任務時,他推遲了婚禮,辭別了未婚妻和有病的父母,毫無怨言地奔赴前線。在處置新疆烏市“9·2”群體性事件中,他和隊友耐心勸解群眾,緩和了緊張氣氛,避免事件進一步升級。他把愛民、為民融入各項工作中,與戰友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商戶,發放警民聯系卡2000多張,解決群眾困難50多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忠誠、為民、拼搏、奉獻”的河南公安精神,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

沈戰東同志2010年被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河南省革命烈士。

宋文博 男,生前系湖南省洞口縣公安消防大隊政治教導員,2009年6月14日,因連續抗洪、勞累過度以身殉職,年僅36歲。

宋文博同志在19年消防軍旅生涯中,始終忠誠黨的事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舍生忘死、沖鋒在前,哪裡最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最危險就戰斗在哪裡。他先后參加500多次滅火搶險救援戰斗,搶救遇險群眾18人,帶出了一支“下得火海、上得刀山”的消防勁旅。他忠實履行消防監督職責,積極為洞口縣消防事業獻智獻力,該縣連續10年沒有發生重特大火災。他靠一人工資養活一家7口人,全家擠住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卻把單位140平方米的集資房指標讓給了新婚士官,還長期資助2名困難失學兒童。2009年6月9日凌晨,洞口縣境內山洪暴發,他帶領戰士們奮戰近10個小時,救出7名群眾,疏散轉移村民260余人。災后,又帶領官兵與災區群眾一道開展搶修保障工作,最終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犧牲在抗洪一線。

宋文博同志曾3次榮立三等功,2009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 “愛民模范”榮譽稱號,被公安部追記一等功。

張 緒 男,生前系空軍武昌上馬庄干休所離休干部。2008年5月因病逝世,終年86歲。

張緒同志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九死一生,為了祖國和人民,失去了右眼。和平建設時期,他時刻不忘使命責任,特別是離休20多年來,他以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為己任,發起成立“老戰士報告團”,奔走大江南北,作報告2700多場次。他在視力隻有0.3的情況下勤學不輟,撰寫日記、心得體會74本。每當中央出台重大改革舉措、部隊開展大型教育活動,他及時召集報告團成員學習討論,撰寫講稿,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十七大召開期間,他帶著氧氣瓶看現場直播,拿著放大鏡學十七大報告,大會一閉幕就組織報告團作報告30多場。他去世前留下遺囑,將遺體捐獻給武漢紅十字會,供醫學研究,把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

張緒同志1955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98年被評為全軍先進離退休干部,2005年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邰忠利 男,蒙古族,生前系解放軍65939部隊67分隊士官,2009年8月為救落水群眾英勇犧牲,年僅23歲。

邰忠利同志勇於拼搏,忠於職守,勤奮好學,心系群眾。他積極爭當訓練標兵,靠著非凡的毅力和韌勁,在幾百名同年度新兵中創造了許多全團第一:第一個全訓課目綜合考核成績優秀,第一個熟練掌握連隊所有裝備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技能,第一個被評選為全團十大“古驛精兵”,第一個榮立三等功。他在全團推廣10種訓法成果、鍛造出14名優秀士兵、帶出兩個“槍炮全能班”。他每月的生活費隻有200多塊錢,卻把積攢的1萬多元捐給了駐地的貧困學生、貧困群眾。

邰忠利同志2009年被黑龍江省軍區黨委追記一等功。

鄭?靖 男,生前系雲南省龍陵縣平達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2009年12月13日,因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在工作崗位上殉職,年僅38歲。

鄭?靖同志牢記宗旨,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贊譽。他履職盡責,白天扛著設備走村串寨採寫新聞,晚上連夜寫稿編輯,制作了《平達鄉宣傳畫冊》和10個村委會的影視宣傳資料。他在智能調頻廣播中創辦了“致富經”、“民情熱線”等欄目,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支農惠農政策,被上級黨委總結為“黨的聲音進萬家活動”,在全縣推廣。他心系群眾,深入聯系點平安村,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發展烤煙產業,共發展烤煙300畝,實現產值48萬多元﹔完成茶園改造900畝,核桃900畝。他不畏艱險,在暴雨造成山體滑坡的嚴重災害中,帶著工作人員冒著山體隨時可能坍塌的危險,疏散群眾、轉移物品,並組織農戶開展生產自救、恢復重建工作。他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2008、2009年兩年間就接待來訪群眾500多人次,直接辦理信訪案件120件,辦結110件,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

鄭?靖同志2010年被追授為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6月,中央宣傳部發出《關於開展向鄭?靖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趙振金 男,生前系遼寧省大連市金州開發區公安局黃海路派出所教導員,2006年9月9日,因過度勞累殉職,終年55歲。

趙振金同志從警28年裡,始終踐行“為人民群眾當民警,當人民群眾滿意的民警”的誓言,把生命奉獻給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無悔選擇。他擔任大連開發區新港派出所所長20年,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無私無畏,秉公執法。他把派出所電話和每個民警的手機號碼都張貼到居民樓裡,每隔50米設一個報警指示標志,不論刮風下雨,都堅持帶領民警進行夜間巡邏。他建立和實施了一系列愛民、便民、利民措施,為轄區群眾做好事、辦實事。派出所出資購買了飲水設備、車輛維修工具和各種急救藥品,在集貿市場建起便民服務站。派出所四輛警車上都備有藥箱、繩索等應急救助工具,既是出警車,也是“流動服務車”。他勤於思考,勇於開拓,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集“打、防、控、管、建”為一體的基層公安新路子,為轄區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趙振金同志2006年被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

龔曲此裡 男,藏族,生前系雲南省迪慶軍分區副司令員。2009年2月病逝,終年54歲。

龔曲此裡同志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他胸懷祖國、獻身使命,先后參加過邊境自衛還擊作戰、藏區維穩處突、駐地搶險救災等127次重大行動,身上5處受傷。他情系人民,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經常利用節假日深入村寨調研,傳播致富信息,開展扶貧幫困。他時刻警惕“藏獨”分裂分子的搗亂破壞,為揭露達賴集團的政治陰謀,他跑遍了迪慶州所有鄉村寺廟,以新舊兩個社會的對比和自身的成長經歷,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2007年底,他在任期已滿可以退休時,要求繼續留任藏區。從繼續留任到生病住院的306天裡,他有近200天下部隊或在牧區協助地方做群眾工作。在病逝前半年時間,他強忍身體不適,到迪慶州3縣29個鄉鎮,作維護民族團結報告46場次,使7萬多名僧人、群眾受到教育,為維護藏區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龔曲此裡同志2010年被中央軍委追授“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優秀干部”榮譽稱號。

蔡一清 男,生前系解放軍92196部隊65分隊分隊長,2007年10月為救落水戰士英勇犧牲,年僅34歲。

蔡一清同志自覺學習踐行黨的創新理論,潛心研究世界各國先進的潛艇作戰理論和知識,熟練掌握新型潛艇構造、性能和武器裝備功能原理,記錄了49本學習筆記,積累300多萬字的軍事資料,繪制潛艇結構、戰術訓練、作戰方案等各種圖表1500余幅,僅戰術訓練模擬圖就有900多幅。他積極投身軍事斗爭准備,組織官兵研究探索某新型潛艇多項戰法訓法,完成多個戰術課題研究應用。他率隊參加並圓滿完成多項重大戰備訓練任務,在“和平使命—2005”演習中出色完成任務。

蔡一清同志曾4次榮立三等功,1次榮立二等功,2006年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首屆全軍優秀指揮軍官,2007年被評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2011年被海軍追記一等功。

譚 東 男,生前系四川省大邑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西嶺執勤組組長,2009年1月5日,因病搶救無效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終年45歲。

譚東同志忠誠人民公安事業,扎根基層,長年戰斗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1999年,他脫下軍裝,穿上警服,當了一名普通民警。2004年,輪崗到西嶺執勤組。他發揚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在歷次“嚴打”整治斗爭中,參與查獲報廢汽車17輛,擋獲各類違法嫌疑人員89人,糾正各類交通違章違法5萬余件。面對雙親長年患病、妻子下崗等家庭困難,他毫不猶豫地捐資捐款,幫助多名群眾渡過難關。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他連續10多天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2008年12月29日晚,他搶救落水群眾后患上了重感冒,但想到臨近元旦執勤任務繁重,帶病堅持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和勞累過度昏倒在工作崗位上,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譚東同志2009年被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敬業奉獻模范、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

黎秀芳 女,生前系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專家組主任護師,2007年7月因病逝世,終年90歲。

黎秀芳同志一心向黨,赤誠奉獻,先后6次申請入黨,在61歲時終於入黨。她有68位親人僑居海外,自己獨身留在國內,在大西北工作了66年。她首創“三級護理”理論、“三查七對”制度和“對抄勾對”規程,在全軍全國推廣並沿用至今。在她的積極呼吁下,我軍首次建立了護士高級職稱評定制度,在軍醫大學設立護理系,開辦護理本科教育,為國家和軍隊培養了5000多名護理人才。她心系患者、服務官兵,對醫療護理事業的發展不遺余力,在彌留之際將一生積蓄的80萬元全部捐出,設立了為兵服務獎勵基金,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遠大志向和高尚情懷。

黎秀芳同志1997年獲第36屆南丁格爾獎,1999年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2009年被追授“愛黨為民模范護理專家”榮譽稱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