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金燦榮 郭振家:習近平歐洲之行的戰略意義

2014年04月28日08:30   來源:《黨建》雜志

原標題:金燦榮 郭振家:習近平歐洲之行的戰略意義

展現中國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理念

  在國際舞台上,中國一直是重要的一極,不論是美蘇冷戰時期還是冷戰后的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國在維持世界和平穩定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我這次歐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歐洲朋友一道,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是習近平在歐洲學院演講中的一段話,高度概括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始終追求的外交理念: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阿拉伯國家聯盟前駐中國辦事處主任阿卜杜勒·瓦哈卜·薩基特認為,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就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發表的演講,體現出中國文化中和諧共存的理念,中國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這頭雄獅雖然已醒,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雄獅。中國外交絕不會走“國強必霸”的舊有邏輯,堅持和平發展才是中國強盛的硬道理,“中國威脅論”將不攻自破。習近平在比利時《晚報》發表題為“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的署名文章,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理念。

  中國基於自身文化和對國際局勢的研判,提出了“和諧世界”的理念,這是對國際關系發展的重要創新。未來,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中國將更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中國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和應對策略將影響世界局勢的發展。

  中國一直是構建和諧世界的主要力量。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反對戰爭,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中國實現了穩定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世界在走向多極化的過程中,需要中國這樣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大國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發揮重要作用。習近平在這次核安全峰會上呼吁構建公平、合作和多贏的國際核安全機制,要通過國際合作有效消除核安全風險。中國的核安全觀體現了一個大國所肩負的責任與擔當。

  和諧世界的建設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此次歐洲之行,中國再次向世界鄭重宣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打造命運共同體”是十八大以后我們提出的新表述方式,隻有和平發展,才能實現共贏、繁榮的世界秩序。中國的外交理念將在實踐中逐漸被更多的國家所理解和接受。

用文化自信喚醒世界對中國的新認識

  習近平此次歐洲之行,不僅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更通過其外交智慧顯示和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觀自信。他在出訪期間發表的署名文章,是中國公共外交實踐上的又一次創新。其中,引用中國歷史典故和充滿中國古代智慧的古文詩詞,不僅向世界傳遞了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理念,更體現了對中國文化的自信。這是兼容並蓄、海納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樣性基礎上的自信。

  中華文明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並綿延不斷。中華文明中對於人類社會的和平共處有諸多深刻的思考。然而,由於中國文化中所強調的內斂和包容,中國文化一直未能被西方民眾所深刻認識和廣泛了解。習近平此次出訪歐洲,大量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傳播,也是中國為爭取國際話語權做出的重要努力。

  習近平的外交智慧體現了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他是中華文明在世界大舞台上的重要傳播者。在提到中國傳統國際秩序觀時,他引用“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睦鄰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詞句,反駁了西方近代以來崛起國與守成國必將爆發沖突的看法﹔在提到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古代中國與周邊鄰邦友好交往的時候,他提到了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和唐代活躍的對外交流﹔在提到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理念與和平的關系時,他提到了“國泰民安”、“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

  文明是潤滑劑,文化傳播是最好的外交和溝通方式。習近平出訪的文化外交模式,表達了中華文化中“求同存異”的外交理念,向歐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一個真誠和堅定的中國形象,為世界分歧和沖突的處理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選項。在一定意義上,習近平此次歐洲之行是用文化自信喚醒了世界對中國更全面的認識。

  習近平此次出訪歐洲,進一步深化了與歐洲各國的合作,增進了中歐之間的了解與友誼,將中歐關系提升到了全新的戰略高度,也向世界宣傳了中國,展示了我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具有深遠的國際戰略意義。●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管系政治學講師、博士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