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宏志: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障

張宏志

2014年04月18日16:11   來源:前線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須認識到群眾隊伍的變化,注意到群眾訴求的多樣性,處理好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多數人利益與少數人利益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來,我們黨在理論探索中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從正確認識新出現的社會階層到關注眾多的新興群體,我們所面對的群眾和要為之服務的對象在不斷變化,我們黨的理論和實踐也在不斷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在首先考慮最大多數人利益的同時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中國夢要求“三個共享”,表明我們黨對於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問題的認識也在深化。特別是在當前,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所決定,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尚需要較長的發展過程,因此,強調實現“機會”的“共享”,具有特別重要和緊迫的意義。可以說,中國夢的“三個共享”進一步把握住了現階段實現和維護人民利益的關鍵。習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創造和維護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通過努力都有成功機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又強調,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對我們黨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的新發展,也指明了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講的“以人為本”,絕不是照搬西方的價值觀。這裡所說的“人”,也不是西方人道主義思潮中所講的那種抽象的人。我們講尊重“人”,是從人民創造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出發的,不是從天賦人權的歷史唯心主義抽象道德原則出發的。我們講的“以人為本”中的“人”,既是指全體人民,也是指人民之中的每一個具體的人,是總體與個體、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在革命戰爭年代,廣大人民群眾的個體利益與總體利益高度一致,我們更多地強調人民的總體利益,強調個體利益服從總體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群眾的總體利益是一致的,但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之間以及不同群眾個體之間具體利益上的差異有所擴大,我們黨必須要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涉及這一問題,提出了要首先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時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利益的思想,在處理多數人利益和少數人利益、總體利益與個體利益關系的問題上取得了認識突破。進而,我們黨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這裡所說的“人”,就是指人民群眾中的每一個人。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深化。中國夢進一步豐富了這方面的思想,提出使中國人共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這就對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和途徑作了更進一步的闡釋。《共產黨宣言》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但是過去的傳統理論觀點單純強調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要到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而忽略了其現實意義。現在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有了新的突破,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看作是必須從當前開始的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看作一項必須從現在做起的現實任務,這就從理論上解決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如何把總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的問題,也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的個人權利至上、超階級國家等思想劃清了界限。我們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所講的“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就必須分清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牢固確立黨的群眾立場、群眾觀點。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必由途經

要實現中國夢,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必須要有統一的意志,必須要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而要實現黨的堅強領導,就必須改善黨的領導,首先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我們黨正是依靠群眾路線取得勝利的,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創造和發展了這條路線的。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存在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戰勝這一切考驗和危險最有力的武器。隻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避免斗志鬆懈﹔才能不斷從群眾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克服自身力量的不足﹔才能不改革命初衷,抵御消極腐敗的侵蝕。因此,隻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確保我們黨永遠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這也正是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遠意義所在。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到延安訪問,曾向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歷史周期律問題,提出“人亡政息”、“政怠宦成”、“求榮取辱”等危險,這是他從中國歷史上得出來的教訓,應該說有很深的洞察力。從我們今天面臨的情況來看,這些危險是現實存在的。“人亡政息”表現為一些人信仰缺失、精神懈怠﹔“政怠宦成”表現為黨內、政府部門內存在著官僚主義、消極腐敗﹔“求榮取辱”表現為一些地方和部門盛行的形式主義、政績工程。集中起來恰是當前中央要求全黨大力反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當年毛澤東同志曾就打破歷史周期律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這就是要實行“民主”,讓人民來監督政府。中國共產黨所講的民主,不僅僅是程序上的民主,而且是人民享有實質上的民主,當然也包括“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是克服“四風”最有力的武器。在當前形勢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是對黨的光榮傳統的繼承發揚,又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初,有的同志對集中反“四風”感到不過癮,認為隻有抓大案要案才夠勁。而實際上“四風”問題更帶有普遍性。“四風”不除,政風不清,就像一潭渾水,滋生並掩蓋了大量腐敗行為。這也就是習近平同志所說的要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

也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同志曾用愚公移山來比喻中國的革命,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用自身的努力感動中國人民這個上帝,一起起來搬走壓迫人民的大山。而今天,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也正面臨著勝利前夕最困難的時期。時代要求我們當代共產黨人,用我們今天的努力來感動當今的“上帝”,把十三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成實現中國夢的不可戰勝的磅礡力量。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閆妍)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