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導讀】特別關注:公務員薪資改革的必然方向

2014年03月26日08:4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觀察】如何突破國家城鎮化“最后一公裡”?

【特別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戰略思想專家解讀

【往期回顧】公務員分類改革已“箭在弦上” 深圳探索分類改革

 聚焦:當前簡政放權中的阻力主要來自哪裡?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教授李拓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盡管本屆政府的改革決心已表露無遺,但擺在政府面前的改革阻力卻依然巨大。針對政府自身的改革,本來就有著巨大阻力,而觸動利益的改革則如同逆水行舟,正所謂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都難。“導致這一狀況的始作俑者,正是隱蔽於權力背后的利益。比如大家都在擔心,在貫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進程中,往往會出現明減暗增、隱性審批大量存在的結果,原因就在於,既得利益者還想將利益攥在手裡。”李拓說。【詳細】

 基層公務員薪資探真

在對他們的採訪中,本刊記者發現,同樣是公務員群體,其收入水平基層與中高層不一樣;發達地區與廣大中西部地區不一樣;“實權部門”與“清水衙門”不一樣。大多數公務員談不上收入豐厚,一樣面臨生活、買房、結婚等生存壓力。因此,管住“隱形收入”,提高“陽光收入”,是公務員薪資改革必然方向,也是即將開始的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的現實背景【詳細】

 實現“7.5%左右”的動力和保証 穩增長的五大潛能

從“需要”的角度看,對於中國這樣的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同時,報告還明確指出,7.5%左右的增速目標對於全局至關重要,因為“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既有利於增強市場信心,又有利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詳細

 關注:當前中國經濟穩增長的三個難點

   從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曾經的發展歷程看,能夠同時兼顧增長和質量兩大指標的實不多見。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基本走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即高增長伴隨高污染。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但其經濟增長也隨之放緩。1970年至今,美國的GDP增速幾乎沒達到過6%,2000年后,更是長期在4%以下徘徊。英德法日等也大都如此。【詳細】

   人民幣匯價“跳水” 房地產再吹“冷風”

  房地產作為一種高度依賴信貸的產業,其波動與銀行信貸的緊與鬆有直接關聯。房地產價格漲幅出現疲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年初開始國內金融機構收緊對地產企業的貸款,限制甚至停放對購房者的貸款。今年以來,部分銀行暫緩辦理部分房地產新增授信業務,停辦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一些流動性緊張的房企不得不“以價換量”,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美日的情況也表明,經過一段時間上漲后,一旦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轉向緊縮,樓市價格將面臨下行風險。【詳細】

 特別關注:全球視角下的中國改革新機遇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認為,中國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為國際貿易伙伴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尤其是東亞國家、美國和歐洲。“從現在到2015年,中國的服務經濟總量可能增加12萬億美元,其中大約有4萬億到6萬億美元的貿易額將通過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實現,這是真正的好兆頭。”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奧斯坦·古斯比認為,中國服務業的勞動密集程度遠超其他產業,如果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其帶來的就業率相當於以制造業為主導的經濟增長10%,中國經濟將再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詳細】

 鄭新立:中國經濟已出現“二次回升”

   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國內外很多知名學者和專家都做出了非常樂觀的判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希勒3月份表示,縱觀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的表現是令人震驚的奇跡,在這麼高的增速下對抗下行風險是比較容易的。對比中國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數據,並沒有看到中國經濟出現非常大的下行壓力。【詳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