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海內外嘉賓集思廣益

鄭永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是不改革

記者 陸婭楠 熊 建 

2014年03月24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提質增效 改革要抓牛鼻子

  改革任重道遠,政府最應該注意什麼?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去年以來用“簡政放權”的做法來替代大規模財政刺激手段,使市場煥發了活力。今年還要繼續減少行政審批,同時從兩個方面放權。一方面是政府減少對市場不必要的干預,審批權要放給市場,另一方面就是在不同級別的政府之間確定管理責任。“中國過去出現過‘放亂收死’的循環。這次出現這種循環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如果在這方面放權做得不好的話,也可能出現‘放亂收死’。”

  鄭永年表示,改革強調執行力。為了摸清全面深化改革在基層的執行情況,他近期在中國基層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不少基層官員採取了明哲保身的改革態度。“改革會觸及部分人的利益,但改革也需要人來推動。可是有些官員佔著好位置又不干活,這是一種變相的腐敗。”

  發展機遇——

  “中國的轉型就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結構性的改革對任何一個經濟體來說都是一個漫長的旅程,但在中國這個火車已經出站了。”在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眼中,中國新的增長模式中,服務業將成為改革的重點,這對世界各國都是重大利好。“大家都應該把中國的轉型視為一個機會,可以借此參與到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的增長中來。中國的轉型就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盡管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僅有7.7%,但第三產業的比重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數字背后,中國經濟結構已經和正在發生著具有中長期意義的轉折性變化。我們已經看到與過去30多年大不相同的經濟增長結構。一種逐步轉向以消費、服務業為主,更多依靠內需,更多從要素效率提升獲取動力的經濟增長結構。”劉世錦說。

  劉世錦認為,應以服務業為重點加快對外和對內開放。“凡是允許外資進入的首先應該允許國內資本進入,尤其對民營資本要打破各種隱性壁壘,形成平等的進入、競爭、使用生產要素的條件。”

  新型城鎮化被視為新一輪發展的機遇。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報告,2011年世界城鎮人口為36.3億,中國城鎮人口為6.9億,佔比為19%。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對全球城鎮人口的貢獻率將超過20%,中國城鎮化規模大、節奏快、影響廣泛而深遠。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介紹:“現行的城鄉分割管理制度已經導致了城鄉利益失衡的格局,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統籌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財稅金融、城鎮住房、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要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矛盾,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所言,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在過去5年,中國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增長的動力來源,也提供了高質量、包容性、更加可持續性的增長,這就是中國要走向的目的地。“大家曾經聽過一句話,要有偉大的夢想才能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我比較贊賞中國夢。”她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