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習習近平系列講話中的新概念、新韜略:擔當 定力 規矩

孫業禮

2014年03月19日10: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學習習近平系列講話中的新概念、新韜略:擔當 定力 規矩

[摘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的系列講話中有許多新概念,對黨風政風,對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比如,他多次使用“擔當”概念,把“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作為自己的執政理念,具有厚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要求廣大干部有擔當精神,強調“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並提出領導干部敢於擔當的具體標准。又比如,他多次提到“定力”,即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政治定力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他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有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戰略定力是指領導者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要穩得住,他強調外交工作以及推動改革的進程中,都需要領導者具備戰略定力。再比如,他還常常使用“規矩”概念,在強調黨章這個總規矩的同時,還定立新的規矩,如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他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強化規矩意識,嚴明政治紀律,使黨的紀律得到切實執行。習近平同志對一些重要概念的使用,充分反映了他的做事原則和執政風格。

[關鍵詞]習近平﹔講話﹔新概念﹔擔當﹔定力﹔規矩

十八大以來,在學習習近平同志講話的時候,大家都有一個體會,就是新話多,語言有自己的特色。這些講話中有許多新概念,非常有沖擊力、穿透力,對黨風政風,對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些詞匯或概念,已經成為這一時期黨的文獻的標志性語言,有些甚至成為了一種新的價值尺度,成為了引領時代風尚的新的規范。在這篇文章裡,筆者結合習近平同志講話中經常用到的“擔當”、“定力”、“規矩”三個概念,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擔當”

十八大以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習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講話中,多次使用“擔當”這一概念。粗略統計大概有近40次。如他上任后不久,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經濟

工作會議上就這麼說過:“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做到講實話、干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的講話中,他又強調:“該承擔的責任必須承擔”,“要有擔當意識,遇事不推諉、不退避、不說謊,向組織說真話道實情,勇於承擔責任。”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2013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他又一次強調,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擔當、敢於堅持原則”。

今年2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主持人布裡廖夫的專訪,談到執政理念時,明確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他用14個字概括了他的執政理念,14個字裡面有兩個“擔當”。對外國記者這樣突出地強調“擔當”兩個字,可見他對這個概念的重視和喜愛。這個概念很能反映他的品格、作風,也給外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麼,什麼是擔當呢?其實,往大了說,就是一種責任感或者使命意識﹔往小了說,就是要不怕困難、能擔事。

有一個時期,社會上流傳一個“擊鼓傳花”的段子,說得很形象。有些地方干部,醉生夢死,今朝有酒今朝醉,遇到問題繞著走,遇到困難往后拖﹔有的追求短期效用、短期政績,大有“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味道。這樣下去,有些問題不抓緊解決,留給后人,問題越積越多,越積越嚴重,后果不堪設想。群眾對此很擔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后,明確提出中國夢,突出強調“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大力推進改革,就是要明確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使命,希望我們這一代人擔當起我們應該擔當的責任。

習近平同志總是把理想與擔當緊緊連在一起,強調“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本人的責任意識就特別強。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他鄭重宣示:全黨同志的重托,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對我們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們肩上的重大責任。這個重大責任,就是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剛剛當選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又鄭重宣示:擔任國家主席這一崇高職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夙夜在公,為民服務,為國盡力,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這種責任感、使命感,很順人心,很得民望,一下子就堅定了大家的信心。最近,他在國際場合談到執政理念時,又強調要“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讓全世界看到了他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執政風格。

習近平同志不僅要求自己,也要求廣大干部要有擔當精神。

早在2010年,作為當時的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同志就說過:“看一個領導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精神。”在去年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他特別強調了理想信念和敢於擔當這兩條,認為這是當前干部隊伍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他說:“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他引用古語說:“‘為官避事平生恥。’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在這次會議上,他還概括了好干部的標准:“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五條標准,其中一條就是敢於擔當。這樣的概括在我們黨的文獻中,是很少見的。那麼怎樣才是敢於擔當呢?習近平同志是這樣說的:“敢於擔當,黨的干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斗爭。”我理解,這五個面對,就是敢於擔當的具體標准。

習近平同志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有所指的,有很強的針對性。他長期在基層工作,對基層的一些情況是非常了解的。現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義盛行,不敢批評、不願批評,不敢負責、不願負責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丟選票,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滿足於做得過且過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謀其政,遇到矛盾繞道走,遇到群眾訴求躲著行,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禍﹔有的為人圓滑世故,處事精明透頂,工作拈輕怕重,崗位挑肥揀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勞搶得快,出了問題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人有些還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魚得水,付出的比別人少,得到的比別人多。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圓滑官”、“老好人”、“推拉門”、“牆頭草”多了,黨和人民事業還怎麼向前發展?這些問題危害極大,必須下大氣力解決。

因此,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擔當就是責任,好干部必須有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於旗幟鮮明,敢於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我們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我們時代的勁草、真金。

當然,敢於擔當,就有可能給自己找麻煩,就有可能得罪人,到了提拔的時候,得票就可能少。這種現象很普遍,做事越多的人,越是敢做敢當的人,越可能出差錯,越可能得罪人,有時得票還不高。而不干事的人,不得罪人,得票可能很高。針對這一現象,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多次強調,不以票取人。習近平同志也多次說:“用人得當,就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証看干部,注重一貫表現和全部工作。對那些勇擔當、有本事、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個性鮮明的干部,往往會出現認識不盡一致的情況,組織上一定要為他們說公道話。”他還說:“不能求全責備,一有失誤就加以責難,這樣會挫傷干部敢於擔當、勤奮工作的積極性。決不能出現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甚至不干比干更得利的導向。”

關於這一點,習近平同志的思考很具體。現在有的領導干部不大敢見記者,不大敢說話,怕說錯。針對這一問題,他專門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怕採訪,不要怕偶爾說錯話。有的部門和同志擔心說錯話,遇到問題不能馬上發聲,也不願主動發聲。坦率地說,誰都不是神仙。主動做工作,說錯一兩句話,是可以原諒的。如果遇到重大問題靜默失語,不主動做工作,不敢擔當,造成更嚴重的輿論誤導,那才是不可原諒的。”

經過習近平同志的倡導,擔當這個詞現在用得很多了。各種報紙、網絡都在用。很多領導同志的講話也在用這個詞,強調這種精神。最近《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重新修訂印發。這個修訂也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的這一要求,在總則中專門加上了“敢於擔當”的要求。應該說,現在擔當已經成為了一種品德,一種精神,一種風尚,一種價值尺度。

擔當的品德和精神流行開來,受到歡迎,作為一種價值尺度得到認可,不是偶然的。這一方面是現實需求,一方面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在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對擔當精神也是很看重的。明朝學者陳繼儒就說過,看一個人,主要就是從四個方面看:“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四個標准中,第一個就是看擔當。這是知識分子的概括。民間也是一樣。比如在山東,老百姓很崇拜一個神,就是石敢當。很多人家門前都立上這麼一塊石頭,上面刻著“石敢當”三個字。誰也沒聽說這位神仙有多大的法力,像孫悟空或者關公似的,但大家都喜歡他,為什麼?他敢當,有什麼事來了,有什麼牛鬼蛇神來了,他先給你當著。老百姓要的就是這個。

重責任、重擔當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就說過:“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斗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說的就是要敢於碰硬,要有責任感,有擔當。鄧小平同志有一句話說得很有味道。他在跟第三代領導集體交班時說:“你們是要在第一線頂著干工作的。”“頂著”這個詞很形象,就是要你能頂起來,能把事擔起來。在一線干就是這樣。有些事,理論上說說是一回事,但要真干起來、干成事,中間有很多具體問題要處理,很復雜。有困難、有麻煩怎麼辦?頂著。有時就是要硬著頭皮頂著。說白了,就是要有擔當精神。江澤民同志擔任總書記不久發表了他在上海時寫的一篇文章,強調的就是“責任重於泰山”。胡錦濤同志也多次強調“肩負起歷史責任”、“擔當起歷史責任”。

其實,不只是領導者強調擔當,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都有這樣的體會,喜歡有擔當的人。評價一個人時,如果說這個人能擔事,大家都覺得他靠譜,就有一種信任感。相反如果說這個人肩膀溜滑,不擔事,這個人就不受人尊重和信任。所以,我們要想成就點事業,就要能擔事,有擔當精神。習近平同志提倡的擔當精神,對我們做人做事都很有啟發,值得我們好好品味、學習和實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