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車輪,收獲的是形象
公車改革以前,銅陵市每年買車需要1000萬元,維修保養費1000萬元,司機工資需要1000萬元。公車改革后,銅陵市隻發放購車補貼,每年隻需要1700萬元經費,按照人口數量算,相當於全市人均節約近18元。“更重要的是,改革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侯淅珉說。
3月7日,五糧液集團第二輪公車改革正式啟動,256輛公務用車對外公開拍賣。初步統計,兩輪車改結束后,五糧液集團總計有600多輛公車參與拍賣,每年節約2000多萬元經費。更為重要的是,五糧液集團對保留下來的生產用車、接待用車等公車也嚴格管理。
公車拍賣是否透明、公車補貼如何發放、社會化公務出行服務能否實現是公車改革的焦點。公車雖然入了庫,但企業的“公車”卻在增加,服務對象大多是政府官員。侯淅珉說,要想創造公車改革的新路,就必須堅定地打造“陽光公車”,用監督之力提升改革的動力。一方面,現有公車數量、公車經費應該向社會公布,讓公眾監督公車的購置和運行費用的使用﹔同時,全面推行公車統一標識,讓所有公車亮出“身份”,有效遏制私用、濫用的現象。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耿學梅建議,要嚴格監管車改后的反彈與轉嫁現象。
據侯淅珉介紹,目前銅陵市公車改革實行貨幣補貼,從科員到處級干部,補貼金額從每月800元到1200元不等。該市公車改革實行市級領導(廳級)自願原則,縣區和市級部門的領導則不再配備公車。“公車改革敢動真格,必須要有一套嚴格的監督問責體系。”侯淅珉說。(記者 孟歌 王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