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察】《政府工作報告》認識八大困難和問題
【特別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戰略思想專家解讀
【往期回顧】國家信訪局局長: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
苗圩:改革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持續推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經歷了由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進而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國有企業效率不斷提高,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國家對國有企業先后實行了利改稅、撥改貸、放權讓利、承包制、股份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改革,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逐步擴大其准入范圍,引進國外的資本、技術和管理方法,促使企業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工業領域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改革的力度、廣度和深度都很大,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較快,是改革開放的探索者和受益者。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工業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1%,佔GDP的比重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40%左右。2010年,我國制造業佔全球的比重達到19.8%,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實踐充分証明,改革開放是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詳細】
中國兩會世界矚目。到底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能否平穩航行?引發了國內外的各種猜想。不過,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確保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致遠”的基本思路。這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作為中國這艘經濟巨輪的“舵手團隊”,更加理性、日益成熟地把握了它的前行方向、速度、節奏。【詳細】
當前,中國正處於重大轉折期。應該這樣來描述它:轉型與改革交織融合,轉型倒逼改革,改革又面臨時間和空間的雙重約束,利益失衡、矛盾突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部署,堪稱一次“改革大考”:第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考得好,我國就將走上公平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邁進現代國家行列﹔第二,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場“大考”就會取得全面改革的實質性突破﹔第三,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是重大難題。要知道,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打破固化的利益,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詳細】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是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舉措。不斷推出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顯示出本屆政府下定決心“自我革命”。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報告提出,進一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要減少1/3。高培勇認為,減少專項轉移支付這項改革直接向部門利益開刀,體現了中央深化改革的決心,體現了改革發展取向,符合時代要求。【詳細】
今年中國兩會的核心,集中在李克強總理3月5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最重要的中國經濟決策報告,全國關注,世界矚目。中國經濟決策是如何做出的?經過哪些重要程序?為什麼說中國經濟決策是一個典型的公共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過程?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決策機制為例,先后經歷兩個階段(形成和實施),具體分為五個步驟。【詳細】
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既要靠做大總量盤子,也要靠構建規范的收入分配秩序。一方面,需要激發市場活力,做大GDP“蛋糕”﹔另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特別是縮小一次分配差距。當然,也要積極推進社會福利制度的配套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要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能,勤勞致富。【詳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