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07: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入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实践,全面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开放。
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效率不断提高,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对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利改税、拨改贷、放权让利、承包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逐步扩大其准入范围,引进国外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方法,促使企业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工业领域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很大,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较快,是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和受益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1%,占GDP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40%左右。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9.8%,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持续推进。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世界经济可能长期低迷,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并花样翻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与我同质竞争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加大。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要素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强化。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核心技术缺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深层次原因还是体制机制问题。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面对这些问题,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突出问题深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动解决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