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穩中求進 改革創新——2014年經濟工作主基調與根本途徑

張佔斌

2014年02月27日16:39   來源:前線網

原標題:穩中求進 改革創新——2014年經濟工作主基調與根本途徑


 

改革創新是完成2014年主要任務的根本途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4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即保障糧食安全、調整產業結構、防控債務風險、促進區域協調、保障改善民生、擴大對外開放,這六項任務分屬經濟建設的六個重要領域,各有側重而又相互支撐。改革創新是這六項工作的核心要求,我們必須順勢而為、轉變思路,將改革創新理念貫穿於各項任務各個環節之中。要冷靜扎實辦好自己的事,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把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內需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改革開放的主動,贏得在經濟發展上的主動和國際競爭中的主動,努力創造和維護政治關系友好、經貿規則有利、發展空間廣闊的良好環境。

  以理念創新構筑國家糧食安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2014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凸顯了黨和國家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隻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因此,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堅持數量質量並重,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產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管﹔注重永續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保障數量的安全,也要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產”出來的,要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食品安全,也是“管”出來的,要形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

  以職能轉變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調整產業結構當務之急是要化解產能過剩矛盾。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產品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卻有一批項目依然在建或擬建,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2013年10月6日國務院制定了《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為化解產能過剩指明了方向,讓好政策產生好效果,關鍵就在於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妥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就要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政府要強化環保、安全等標准的硬約束,加大執法力度,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要嚴懲重罰﹔要創造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要做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等工作﹔要強化激勵,用好人才,使發明者、創新者能夠合理分享創新收益,打破阻礙技術成果轉化的瓶頸。

  以管理創新防控地方債務風險。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說明了中央對地方債務風險的高度重視,也說明地方債務風險確實成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隱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的重大決定,為地方債券“禁還是放”指明了方向。但地方債券的發行需要一系列完善的體制機制作保障,在短期內較難成為地方融資的主要來源,融資平台等現有債務融資模式仍將在現階段地方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防控地方債務風險,要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各項工作﹔要加強源頭規范,把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序﹔要明確責任落實,省區市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責任﹔要強化教育和考核,從思想上糾正不正確的政績導向,這樣既可以在短期內有效規范地方債務舉借和債務管理行為,也為長期內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創新奠定了基礎。

  以政策創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區域協調政策的創新之處,在於強調政策的精准性,使政策與地方的資源稟賦和生態功能更加匹配。目前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基本以省級單位為政策單元,具體規劃中往往傾向於將盡可能多的地市納入其中,既凸顯了規劃的重要性,又能在規劃通過后讓較多的地區享受到政策優惠。但是,規劃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存在一定欠缺,與個別地市資源稟賦並不匹配,同時資源稟賦相近的省份也容易出現規劃趨同、以鄰為壑、相互競爭的情況。因此要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完善並創新區域政策,縮小政策單元,重視跨區域、次區域規劃,提高區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制定政策。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使自然條件不同區域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扶貧攻堅仍然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任務,按2011年提高后的貧困標准計算,我國仍有1.28億的貧困人口,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突出表現。因此要扎扎實實打好扶貧攻堅戰,讓貧困地區群眾生活不斷好起來,貧困地區要把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扶貧工作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續性。

  以社會政策創新改善民生。社會政策要與經濟發展階段、整體發展環境相適應。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處於調速轉型期,社會保障需要進一步健全,但保障水平也不能過度提高,因此我國現階段社會政策要繼續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統籌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切實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2014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20多萬,過剩產能也將加大治理力度,因此要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產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工作問題﹔住房問題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要探索適合國情、符合發展階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做好棚戶區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調整供地結構,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積率,通過增加住房供給和土地供給來滿足群眾的住房需求。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單靠一城、一地難有實效,因此要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的工作力度、投資力度、政策力度,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加強源頭治理,把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以貿易模式創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受勞動力成本、人民幣升值、新興經濟體崛起等國內外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加工貿易的比較優勢日漸減弱,亟須在繼續努力保持傳統出口優勢的同時,尋找新的貿易增長點。要保持傳統出口優勢,發揮技術和大型成套裝備出口對關聯行業出口的帶動作用,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貿易是雙向的,在努力擴大出口的同時也要積極增加進口,特別是要擴大國內轉方式調結構所需設備和技術等進口。開發自貿區是增強國際貿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要注重制度建設和規則保障,加快推進自貿區談判,穩步推進投資協定談判﹔營造穩定、透明、公平的投資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樣既能促進自貿區的健康發展,也能為自貿區以外更廣大區域的創新發展積累寶貴的改革經驗。在鼓勵企業“走出去”時,要更加重視國家職能的發揮,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宏觀指導和服務,提供對外投資精准信息,簡化對外投資審批程序﹔要發揮國家在國際聯系溝通和貿易合作中的主導作用,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抓緊制定戰略規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關鍵是要改變以往那種單純的出口加工貿易模式,變被動為主動,構筑我國在國際貿易分工中的優勢地位,提高我國對國際貿易秩序談判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我國的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前線》
· 張佔斌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