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高榮偉:官邸制能否有效防止住房腐敗?

2014年02月24日09:0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西方國家的官邸制度

“官邸制”究竟是什麼官邸,是國家為一定級別的官員在任期內提供的住所,官員本人對此沒有產權。如美國白宮、法國愛麗舍宮和英國唐寧街10號、俄羅斯克裡姆林宮等都是典型的官邸。

與官邸相對應的自然就是私邸。官邸當然不同於私邸,絕大多數官邸都是免費入住的,即使收費也是象征性的。而私邸是官員跟老百姓一樣在市場上購買的私人財產。

各國官邸制有幾大共性:一是官邸制將官員的官邸和私邸嚴格區別,隻有居住權,個人沒有產權,即官邸的公家性質不能變﹔二是任職期間入住,卸任后搬出﹔三是官邸基本由國家所有,或由國家租用,按照規定配置內部設施,費用由國家承擔。另外,很多國家規定官員住房、薪酬等待遇必須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並建立嚴格的糾錯機制,防止政府高級官員謀取住房特權。

歐美國家可以提供住房的公職人員具體有三種情況:政府部長級高官及政界要員如議員、公職部門負責人﹔中下級公職人員因異地任職、需要居住在工作地點鄰近的地方,或因安全問題需要有可靠住房﹔由於薪水或職務原因難以獲得理想住宅者。一旦這些人員卸任公職,將不再繼續使用國家提供的住房。

西方國家官邸制如何設計美國法律規定,政府應向民選的聯邦、州、市主要官員,如總統、副總統、州長、副州長和市長提供官邸,任職期間可享用,任職期滿則應搬出。基於安全理由,總統、副總統、州長、副州長必須居住官邸,市長則可選擇自願放棄居住官邸的權利,自購居所居住。以洛杉磯市長為例,入住官邸的第一位市長是布拉德利,他1993年離任后,接下來的兩任市長都選擇不在官邸居住。其中一位市長更喜歡自己的私邸,另一位市長的夫人則想住得離自己的孩子近一些。

在美國,各級官員官邸的購買、日常使用和維護費均由政府預算負擔,居住者隻需每年象征性交納租金1美元。對聯邦、州當選議員(含參眾兩院)實施住房租賃津貼補貼制度,補貼的原則以體面、舒適為基准,具體數額由議會的金融委員會審定。現任副總統拜登在出任議員時就沒有選擇住在華盛頓,而是每天從特拉華州乘80分鐘火車上班。

德國很早就開始實施官邸制,該制度具體名稱是《德國聯邦政府成員官邸、搬家補貼、每日出差補助及旅費補貼的規定》。官邸有的歸聯邦所有,有的是聯邦租用的住房。德國實行官邸制的對象,主要是在任的高級公務員,包括總理、聯邦政府各部部長等。按照規定,德國聯邦總理必須擁有配備家具的官邸。聯邦部長獲得官邸住所后,可以根據現有財政水平添置家具,作為官邸配套設施。

德國政府負責官邸的維修及其他方面的保養。維修范圍清晰寫明,包括:清掃煙囪,清洗交際用房的地板並上蠟,花園、花房等維護、種植及照明費用等。官邸的所有維護保養費用包含在官員的一項家庭補貼中,不再另外發放。

不過,德國的官員對官邸卻並不“感冒”。默克爾自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來,一直拒絕搬進總理官邸,而是依然住在位於柏林市中心米特區博物館島對面的公寓內。德國總統高克和“第一女友”也不願搬到貝爾維尤宮。之后,由於他們的鄰居飽受“總統安保”之苦,德國總統才決定搬到位於柏林達勒姆的總統別墅居住。

法國實施官邸制也較早,該制度具體名稱是《公職人員職務用房制度》。這一制度規定,部長以上的總統、總理、議會議長等必須擁有官邸。法國法律規定,住房大小與付費標准根據職務需要與地位確定。擔任部長以上的公職,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費的職務用房,標准是全家1~2人的住3房套間,3個人住4房套間,4~5人住5房套間,超標面積的住房費用必須由本人承擔。在奧朗德當選總統后,目前政府38個部長中有23位住進職務住房,其他的部長則表示寧願住在自己的私邸。

俄羅斯的官邸制不同於歐美國家。俄羅斯總統除克裡姆林宮作為工作官邸外,總統還有 3套官邸,分布在索契、莫斯科州等地。俄總理官邸現為莫斯科郊外的戈爾基 9號,其他各州和自治共和國領導人都有官邸。俄羅斯的不少官邸與美國相似,有的是古跡,有的是田野或海邊的度假別墅。以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州長的官邸為例,它是一座位於市中心的兩層小樓,建於19世紀前期,是俄聯邦級文化遺產。小樓建在伊賽特河岸,景色優美。樓裡面的各種裝飾也是富麗堂皇。

為休假及宴請國賓等需要,各地還分布著一定數量的非領導人專屬官邸,提供給較有威望的社會活動人士使用。此外,地方首長均有官邸,但均是作為辦公地點使用,居所則不由國家政府提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