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賀軍偉: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2014年02月19日15:49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總體部署,我們應充分認識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面臨的形勢,深刻把握內涵實質,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面臨的形勢

  當前,推進農業現代化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四化同步”發展,要求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工農城鄉關系發生深刻變化,但工農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農業現代化發展滯后,成為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和短板。目前,農業勞均GDP僅相當於第二產業的1/5、第三產業的1/4,農業勞動生產率低、比較效益低,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僅影響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還會削弱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實現現代化建設大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業。新階段,需要更加關注“四化”相輔相成的關系,利用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給農業現代化帶來的重大機遇,依靠工業化來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依靠信息化來加大科技支撐,增強市場競爭力﹔依靠城鎮化來吸納轉移人口,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促進現代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四化”同步打下堅實基礎。

  2.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要求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水平提高和消費水平提升,我國農產品需求將持續增加。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將達到1.4萬億斤,而且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保証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仍不穩固,一方面是農業的基礎薄弱、物質裝備水平不高、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能力不強、勞動力素質較低,這些問題越來越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另一方面,農業的粗放式發展又伴隨著耕地和淡水資源緊張、投入品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等問題,發展質量不高、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不斷凸顯。要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滿足人民群眾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利益訴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注重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走出一條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3.融入全球農業一體化,要求增強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當前,全球農業產業分工深入發展、農產品貿易規模持續擴大,給我國農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出口優勢農產品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效益,適度進口農產品彌補了國內農業資源要素的不足﹔另一方面,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和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使農產品進口規模增加、品種增多,農業產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不斷增長,2013年,農產品進口額達到1180億美元,逆差509億美元,我國農產品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20%。新階段,需要更多地從全球范圍思考我國農業的戰略定位,更加積極地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源,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等大型企業,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

  4.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要求創新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重要時期,城鄉結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社會階層結構和社會組織形態加快調整,農業現代化進程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社會結構變化的深刻影響。目前,我國農民工總量已經達到2.63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超過1.6億,如何應對日本等國家出現過的農業副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等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此同時,我國農業生產仍然受到高度細碎化的小農經營模式制約,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抵御日趨復雜的市場風險,必須在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的同時,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