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賀軍偉: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2014年02月19日15:49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支撐體系

  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內部機制創新和外部環境改善,著力構建和強化支撐體系,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1.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織保障。一是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証工作,探索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實現形式,進一步明確農民土地財產權能。尊重和保障農戶生產經營主體地位,積極穩妥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二是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三是加快構建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構建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

  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適應農業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趨勢,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一是夯實第一產業發展基礎。根據農業資源稟賦,積極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種養業。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機制造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化,積極發展食品、醫藥等產業,以及加工裝備、農機裝備制造業等。三是加快發展農業服務業。著力發展生產環節服務業和流通環節服務業,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價值和競爭力。

  3.現代農業物質裝備體系。物質裝備體系是現代農業最重要的硬件支撐。一是大力推進機械化生產。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突破丘陵山區和設施農業區等特殊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瓶頸。二是跨越式發展農業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裝備農業,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市場營銷等領域和環節的信息化,使現代農業朝著信息農業、精准農業方向發展。三是加快用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實現標准化生產、智能化作業、精細化管理,真正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4.現代農業制度保障體系。這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軟件支撐系統。一是現代農業政策支持體系。著力健全完善投入、補貼和價格三大核心支持政策,不斷強化農業政策支持力度。二是現代農業法律保障體系。推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制度化、法律化,盡快制定《農業投入法》。加強農業產業安全保護立法,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三是現代農業金融保險支持體系。創新金融支農政策,重點發展面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農業保險風險保障水平,增強現代農業抗風險能力。

  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措施

  著眼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任務,適應資源稟賦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針對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應著力完善以下政策措施。

  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啟動農田污染治理工程,開展農田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治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南方丘陵山區重點搞好山坪塘堰清淤改造和末級渠系建設,平原糧食主產區重點抓好小型泵站等提灌抗旱設施建設,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重點建設節水灌溉設施。改善相關公共基礎設施。加快農村電網改造、鄉村道路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2.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實施高產種業科技攻關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圍繞提高農產品產量開展科技攻關,努力培育出更多類似超級稻這種突破性的高產品種。實施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工程。以機械化為載體,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對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開展科技攻關,集成組裝區域性、標准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實施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研發工程。著力開展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推廣節地、節水、節藥、節能和節勞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加大對農業支持保護力度。完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完善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政策制度,與農戶承包地面積挂鉤,並建立穩定增長機制,調動普通農戶種糧積極性。設立糧食規模經營補貼,與實際種糧面積挂鉤,重點向種糧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調動規模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構建價格支持體系。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確定並不斷提高最低收購價,保持糧價合理水平。探索建立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和差價補貼制度,保障農民務農種糧收益。加大產糧大縣獎補力度,調動主產區抓糧積極性。

  4.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新型經營主體扶持政策。針對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不同階段,確定扶持政策重點。發展初期幫助解決信貸擔保、基礎設施、土地流轉、設施用地等問題,成長成熟階段幫助解決質量安全、品牌建設等問題。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要加強監管,堅決禁止非農化,對非糧化行為也要加以引導。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確立新型職業農民標准,並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使農業成為“進入有要求、經營有效益、收入有保障、職業有尊嚴”的行業。建立高素質人才回流農村機制。支持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返鄉創業人員投身現代農業建設。

  5.深化農業農村體制改革。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重點實現以下突破。健全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加強土地物權保護,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分離機制,完善繼承、轉讓和退出機制。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流轉。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合理確定補償標准。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改革,支持發展各類為農服務組織,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服務,加快構建多元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發展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持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創新農村抵押擔保機制,探索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抵押貸款試點。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擴大保險覆蓋范圍,建立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作者系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