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找准位置 推進改革

開創國土資源事業新局面

國土資源部黨組中心組

2014年02月18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一個時期,中央領導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積極穩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等重大任務,並提出一系列新論述、新目標、新舉措。這些要求和部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國土資源工作的指導方針。國土資源系統廣大黨員干部應發揚“釘釘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好落實,進一步開創國土資源事業新局面,為推動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用中央新要求統一思想、指導工作

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為做好新時期國土資源工作和深化改革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學習領會講話精神,應從三個方面加深理解。

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防死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第一位任務加以部署。食為政先,地為糧本。習近平同志不僅指出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更提出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耕地質量要不斷提高。李克強同志強調,糧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守住耕地紅線要多管齊下。我們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守不住耕地紅線“離職挂靴”的擔當精神,肩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責任。

必須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節約集約用好土地,確保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詳盡闡述了城鎮建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問題,提出要按照嚴守底線、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的思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李克強同志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城鄉建設要節約集約用地,盡量少佔或不佔良田。我們要從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証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

必須積極穩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確保群眾利益不受損害。習近平同志強調,土地改革事關重大,涉及面廣,牽一發而動全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作了具體部署安排。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等,其實質就是維護好群眾土地權益,讓土地收益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核心是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目的是實現和維護好群眾權益。要重視市場在土地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用途管制、規劃管控和市場監管中的宏觀管理作用,把維護好、實現好群眾權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進一步找准國土資源工作在大局中的位置

學習領會中央精神,應把“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土資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

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是黨和國家賦予國土資源部門的基本職責。國土資源不可再生,在國土資源問題上犯錯誤往往不可逆轉。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表明了中央保護資源環境的堅定決心。人多地少和資源相對緊缺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為此,需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耕地佔補平衡質量。以提高耕地生產能力為目標,在保証耕地數量的同時,把耕地質量放在首位,堅持統籌規劃、先建備補、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完善耕地質量等級評定與監測,提高耕地質量管理水平。二是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從5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周邊開始,逐步覆蓋各類城市和小城鎮﹔從城市周邊擴展到廣大農村,覆蓋全部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城市建設必須搞串聯式、組團式、衛星城式發展。三是劃定城市發展邊界。從每個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實際出發,在劃定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的基礎上,修訂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確定城市發展邊界。四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地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在國土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中明確開發強度,嚴格落實規劃和用途管制,城市中的自然山水要嚴格保護﹔農村建房要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沿海、山區建設要順應自然、依山順勢,不得隨意劈山填海、平壑造地﹔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源中國水塔等自然保護區開展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必須貫徹生態保護優先、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

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是國土資源工作保障科學發展的核心任務。應把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作為保障科學發展的核心和主線,對粗放式的盲目發展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抑制和糾正。一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強化土地規劃管控,嚴格控制城鎮建設用地擴張,加強礦產資源規劃統籌。東部三大城市群發展以盤活土地存量為主,今后將逐步調減東部地區新增建設用地供應,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礎設施外,原則上不再安排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中心城區新增建設用地進行嚴格控制。根據“三個一億人”的部署,分類解決大約1億農村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大約1億人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區大約1億人城鎮化的用地保障問題。穩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強化工業園區用地內涵挖潛,因地制宜盤活農村建設用地,繼續推進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推動礦產資源開發整合。二是優化結構,提高效率。按照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搞好國土資源供應結構和利用結構的優化調整。切實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建設要素市場、完善價格政策、健全有償使用制度和出讓制度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加重視用經濟手段倒逼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堅決杜絕工業用地零地價甚至負地價現象。大力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市場配置,全面推進油氣探礦權競爭性出讓,加快構建“部控省批”的礦業權審批制度。三是綜合利用,健全標准。統籌城鄉土地利用,鼓勵地上地下立體開發,探索基礎設施綜合利用。加快儲量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礦產資源綜合勘查開發制度,繼續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綠色礦山示范區建設。推進海岸帶綜合整治。嚴格土地准入條件,健全土地使用標准,完善礦產資源評價與開發利用標准,積極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標准體系建設。繼續深入持久地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縣創建活動。

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是國土資源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有的地方在農村違法違規征地、脫離實際趕農民上樓,這種做法必須糾正。維護群眾權益,做好群眾工作,必須牢記宗旨,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維護群眾權益要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國土資源決策、執行、監督的各個環節。應充分尊重和保障群眾對土地問題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沒有得到群眾認同,再好的規劃、再大的項目也不能強制推行。在執法監察中,對各種侵害群眾權益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的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專項督察行動,要持續開展下去,督促有關地方政府把涉及群眾土地權益的矛盾切實解決好。

下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