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肖文濤: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意蘊

肖文濤

2014年02月17日13:42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意蘊

◆現代化的國家治理能力的能力構成

國家治理能力是當今全球化、現代化進程中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毫無疑問,構建一整套與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國家治理體系至關重要,但無論多麼完好的治理體系,最終都要體現在具體的治理能力上。國家治理能力包含豐富的內容,是一種多元綜合能力,貫穿在國家治理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擇其要者,現代化的國家治理能力應當由以下幾種核心能力構成:

一是集合全民意志的目標凝聚能力。在當下社會大轉型時期,如何引導思想觀念、塑造社會倫理、凝聚全民意志,是最為根本的治理戰略。從這個意義上講,從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等三個層面,大力倡導並努力踐行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更是治理的制高點。

二是推進全面進步的領導發展能力。不斷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十分明確,發展是包含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等在內的全面發展的過程,是整體性、系統性、持續性的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在現代國家建設過程中,務必匡正發展理念和指導思想,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發展進程中應把提高生活質量、增加教育機會、廣開就業門路、擴大社會保障面、保護生態平衡、實現社會公平、搞好公共服務等社會目標,同增加經濟總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經濟目標,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有效推進社會全面進步這一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是確立善治格局的制度創新能力。立足於“國家——市場——社會”的三分結構,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形成以公共權力為核心的多元治理格局,使各種治理權威既有合理分工,又能形成統一合力,適時建立起一個與時俱進的、和諧共治的國家治理體制。理順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權責關系,構建分工合理、權責匹配,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架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有效整合各種社會管理資源,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協同參與作用,充分發揮它們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及化解矛盾的作用,形成社會治理合力。各級政府應當努力尋求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良好合作,盡快實現由社會的直接“管理者”向社會治理的“主導者”的角色轉換。

四是保障公平正義的社會平衡能力。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深層底蘊。在現代社會,公平正義就是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多元治理主體之間合理而平等地分配,它意味著權利平等、分配合理、機會均等和司法公正。作為主要治理主體的政府,應該承擔起義不容辭的保障公平正義的職責。各級政府要在明晰自身職能定位的基礎上,加快實施政府職能轉變,認真履行宏觀調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的職責,帶頭發揮好自身的社會平衡作用。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進一步深化立法、司法體制改革,樹立憲法和法律的至高權威,保証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建立一個高效運作的法制監管體系,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五是回應公眾需求的公共服務能力。如何適應新形勢,推進公共服務創新,不斷增強回應公眾需求的公共服務能力,為公眾提供更公正、更便捷、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是當今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我國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人們的公共需求除了衣食住行以外,進一步產生了對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便利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以及個性發展等諸多新的需求,這就要求治理主體必須積極回應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努力推進公共服務的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建立與現代國家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和品質。

六是有效化解危機的應急處置能力。如何科學有效地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盡可能預防和減輕突發事件及其負面影響,成為現代國家一項極其重要的治理能力。我國在過去30多年的轉型過程中,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付出了不少代價,積累了眾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對此,需要從整體上把握並科學合理地界定政府、社會、企業和公眾等相關主體在應急管理體系中的權力、職責及其相互關系,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常態和非常態有機銜接的新型應急管理工作格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綜合性的應急管理治理結構,最大限度地保障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實現社會正常運轉和可持續發展。(作者為省委黨校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