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黨對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化。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充分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完整地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基本路線和“三步走”戰略的提出,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為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大貢獻。至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輪廓日益清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初步形成。
20世紀80年代,改革成為中國發展的主旋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以及其他領域的改革不斷推進。1980年8月,鄧小平發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邁出了重大的一步,此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步形成和確立,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順利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黨中央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改革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恢復和加強了紀律檢查制度,建立了領導干部退休制度,等等。1985年中共中央通過了《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1986年9月,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定》。這一時期,黨和國家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體制進行了改革和調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各方面改革不斷深化,到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推進改革發展引起的新矛盾集中凸顯,加之這期間價格改革過急,加劇了通貨膨脹,經濟秩序比較混亂,社會穩定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發生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
面對國際國內局勢的深刻復雜變化,中國共產黨人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大局,清醒把握重大時代挑戰之中蘊含的戰略機遇。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他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強調要始終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精辟論述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同時對社會主義本質、“三個有利於”標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深入闡述。鄧小平南方談話,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大大深化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是全面改革進程中思想解放的科學總結,是開創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宣言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中全黨智慧,總結實踐經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