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彰顯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的堅強決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春天真正來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鳴響了改革開放的禮炮,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這艘巨輪揚帆起航的新征程。
改革首先從農村突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作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典型得到肯定,有力推動了農村改革廣泛開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突破了平均主義、“大鍋飯”的人民公社制度,使廣大農民長期被壓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釋放出來。從1979年到1984年,農業生產獲得連年豐收,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 9%,我國人均佔有糧食從1978年的318. 5公斤增加到1984年的395. 5公斤,農民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農村改革有力促進了城市改革。城市改革首先從擴大企業自主權開始,企業逐步實行了經營責任制和所有制結構等方面的改革,打破了企業經營好壞一個樣、職工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大鍋飯”局面,促進了生產發展。
與此同時,對外開放也邁出了重要步伐。1980年8月,中央決定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有力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發展,並發揮了重要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深圳的變化尤為顯著,短短幾年,這個昔日的邊陲小鎮、荒灘漁村,迅速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到1983年,深圳特區已和外商簽訂2500多個經濟合作協議,成交額達18億美元,工農業總產值比1978年增長11倍。
改革開放使中華大地煥發出巨大活力,社會主義中國日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然而,正如歷史上的任何偉大變革一樣,改革開放也不可能沒有認識上的困惑、疑慮和分歧甚至錯誤的思想觀點。早在1979年年初,改革開放起步階段,社會上和黨內就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思想動向。一些人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表示懷疑,有人說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人擔心特區會不會變成新租界和殖民地,有人認為引進國外和港澳的私人資本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原則,改革開放是搞資本主義,等等。同時,極少數人利用黨撥亂反正的時機,曲解“解放思想”的口號,打著“民主”、“自由”等幌子,散布所謂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的言論,極端夸大黨的錯誤,否定黨的領導,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還有人成立非法組織,出版非法刊物,公然鼓吹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反對共產黨的領導。針對這種狀況,1979年3月,鄧小平作了題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強調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同時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鮮明指出,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此后,經過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四項基本原則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一起,構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被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個基本路線,是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核心。正如鄧小平指出: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政策不動搖,關鍵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