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章 價值觀

季明

2014年02月13日10:49   

三、價值觀的內容

1.價值原則

它是關於什麼是價值、為什麼有價值以及價值秩序的基本觀點,是形成價值規范和價值理想的基本原則。一種價值觀的性質是由它所包含的價值原則來規定的。基督教價值觀以上帝為一切價值的源泉和最高價值,也是衡量一切價值大小的標准。個人主義價值觀以個人的存在、權利、利益為核心價值原則和其他一切價值的根據。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以個人與社會的辯証統一為基本原則,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高價值。

2.價值規范

價值原則總是滲透在一定的價值規范中。規范的本義就是規則、標准或尺度。它明確規定人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一切價值觀都要通過規范,諸如風俗習慣、倫理道德、法律等,具體化為在一定具體情境中如何行動的規則,才能具體指導人們的活動。一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必然有什麼樣的價值規范。

3.價值理想

它是人們所追求的、具有現實可能性和合乎自己願望的價值目標。它以對未來應然狀態的把握和規定為內容,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價值信念、信仰是和價值理想同一序列的范疇。價值信念是關於價值理想的信念,是人們對價值理想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狀態。價值信仰不僅表示人們對價值理想的認同和確信,還意味著感情的皈依、真誠的信奉,表現了主體的最高價值追求。價值理想、信念、信仰是價值觀的典型表現形式。

四、價值觀的特性

1.價值觀具有時代性

人們的社會存在和社會生活是具體的、現實的,是屬於一定時代的,反映社會存在和社會生活的價值觀總是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回應著特殊的時代性問題,表現著一定時代人們的需要和利益訴求,體現為時代要求的價值原則、價值規范和價值理想,表征著特定的時代精神。有什麼性質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性質和內容的價值觀。“隨著每一次社會制度的巨大歷史變革,人們的觀點和觀念也會發生變革。”抽象的、超歷史的、一成不變的價值觀是不存在的。

2.價值觀具有民族性

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具有該民族特色的價值原則、價值規范、價值理想,並通過歷史的積澱和升華,使之成為該民族文化傳統的核心和靈魂。價值觀的民族性表現出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氣質。恩格斯說:“善惡觀念從一個民族到另一個民族……變更得這樣厲害,以致它們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

3.價值觀具有階級性

階級社會中,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的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價值觀念,因而價值觀總是帶有階級的特性。不同階級由其階級地位和經濟利益所決定,有著不同的價值原則、價值規范、價值理想。作為階級的價值觀,它或者為統治階級的利益辯護,或者代表被統治階級對統治階級的反抗和被統治階級的未來利益。每一時代佔統治地位的價值觀都是統治階級的價值觀,因為“佔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佔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佔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