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理昕
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要堅持三個導向: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這“三個導向”,闡述了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方向,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農情、著眼全局、遵循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導。
以地怎麼種為導向,發展集約高效型農業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對於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抓好糧食生產,把飯碗端穩在自己手中,始終是頭等大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一系列扶持、保護農業生產以及惠農利農政策的頒布實施,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廣西與全國一樣,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僅2013年,廣西糧食總產達1521.8萬噸,創8年來新高,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但我們也要看到,廣西農業生產已進入高成本、高風險、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的“雙高、雙緊”階段。絕大多數農戶承包經營的耕地規模小且高度分散,生產效率不高,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如何讓種地更有效益,讓農民更加體面,讓農村更有魅力,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美麗廣西”建設和“兩個建成”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發展集約高效型農業,解決好地怎麼種的問題尤為緊迫。
一要更加注重提高糧食安全水平。在耕地保護、耕地數量和質量守護上堅持樹立底線、紅線意識,努力使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60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150億公斤以上,確保谷物和口糧基本自給。同時遏制佔多補少、佔近補遠、佔優補劣、佔水田補旱地等隨便佔用和破壞耕地現象,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
二要更加注重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現代集約高效農業。堅持頂層設計、長遠立法與試點結合,全面深化承包經營權分離、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產權制度改革,遵循“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范土地流轉﹔堅持在家庭經營基礎上推進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有序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統籌推動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探索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產業化經營的有效方式,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建設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優質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農用物資供應及農副產品的儲存、包裝、加工、配送、銷售和物流增值等配套服務,降低農民交易費用﹔堅持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建立健全政府引導、社會投資相結合的多元化農業投融資新機制﹔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大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應用力度,真正發揮現代科技對農業的引領作用﹔完善冷鏈、加工包裝、信息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網絡營銷等各種現代營銷手段,不斷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
三要更加注重組織創新。大力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千方百計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使種地農民獲得理想的收入﹔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參與財政項目申報和實施,加快制定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的辦法,讓農民從土地規模化經營中獲得更多收益﹔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普惠金融體系和農業保險體系,以良好務農條件和環境抗風險、增動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願意種地的青壯年多起來﹔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及自治區實用人才培養計劃,造就宏大的新型農民隊伍,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確保農業后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