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初心不改,何其珍貴——從近現代百年滄桑看黨的發展壯大之源

何虎生

2014年02月07日14:16   來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原標題:初心不改,何其珍貴——從近現代百年滄桑看黨的發展壯大之源

綱領政策符合國情,措施調整及時到位

政策綱領貼合實際,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相互統一。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短短28年時間裡,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成為執政黨,除了時刻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外,其符合實際的政策綱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提出:“我黨綱領如下:1.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2.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3.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4.聯合第三國際。”可見,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它的最高綱領。

在近現代中國革命過程中,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根據世情、國情和黨情的變化,都提出過階段性的綱領。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二大上,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提出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即: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一綱領的提出,實際上制定出了黨在現階段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也即黨的最低綱領。此外,中共二大宣言還初步闡明了現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策略、任務和目標,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途,並對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關系作了初步分析。

一個政黨的綱領就是它的一面旗幟。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明確提出黨在現階段的行動方針和革命任務,即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又堅持和包含了無產階級政黨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最高理想。對於一個政黨而言,在成立之后僅一年的時間裡,就能從國情出發,如此准確地洞察出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初步認識到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之間的關系,這無疑表明: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並將其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共產黨,已經能夠科學地分析中國社會的現狀,反映中國人民的願望和要求,指明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

黨的七大進一步把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最低綱領簡述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制度”。在最低綱領提出之后,黨還提出了與之相應的、具體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政治、文化綱領。

在對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關系認識的問題上,黨始終認為自己是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論者。隨著黨對中國革命規律認識的不斷加深,它也更加堅信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這一基本原理,“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①所以,在近現代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黨制定了各項符合實際的政策,以推動自身由最低綱領走向最高綱領,既樹立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又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任務而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做好每個階段的每一項工作。

領會政策綱領實質,因地制宜地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全黨始終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各項政策綱領的實質,面對變化多端的世情、國情,因地制宜,冷靜地制定並貫徹各項政策綱領。大革命時期,在國共合作的具體實踐中,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並沒有意識到軍隊的重要性,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使得共產黨放棄了對統一戰線,特別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在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論斷,黨中央及時調整方針政策,開始走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絲毫沒有在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面前退卻,反而越挫越勇,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並且因地制宜,頒布了一個又一個土地革命法案,建立起了一個個燃燒著革命烈火的農村革命根據地,而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堅決貫徹各項政策綱領,並變成自覺行動。一個政黨頒布的各項政策綱領,隻有黨員自覺地貫徹其精神和主旨,並將其將其作為自己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才會真正得到落實。黨的一系列政策綱領也正是在成為了黨員的自覺行動之后,才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新

民主主義國家的建立,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而不惜拋頭顱、洒熱血,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光輝事跡。在國家、民族和黨的使命面前,中國共產黨員深知,與人民的利益相比較而言,個人的得失輕如鴻毛。有了這些認識,即使黨的命令再困難再艱巨,意志堅定的共產黨員也會毫不猶豫地赴湯蹈火,不辱使命。

廣大黨員堅決捍衛黨的各項政策綱領,並時刻防止各種不良思想的干擾,不斷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同各種錯誤思想和錯誤路線作斗爭,保証了各項政策綱領的貫徹落實。諸如八七會議、遵義會議等會議,一次次把黨從生死邊緣上拽了回來,也一次次為黨重新注入思想的新鮮血液,推動著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

不斷調整方針政策,探索中國革命之路。近現代中國國情千變萬化,要制定出一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方針政策,需要經歷一個艱難的摸索過程。

從黨的一大確定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到黨的二大提出應該首先進行民主革命然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是黨的戰略方針的一次重大轉變。在領導工人運動的實踐中,黨開始認識到,中國人民當前所受的最大的痛苦,不是一般的資本主義剝削,而是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統治,這才導致了民主革命綱領以及與之相應的方針政策的產生。

大革命失敗后,黨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過程中又到了農村。最初,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隻有一個榜樣,那就是已經成功的俄國革命,它正是從城市開始並奪取城市而勝利的。因此,可以說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以及湘贛邊秋收起義的目的可以說都是為了奪取城市,但是效仿俄國人成功經驗的舉措並沒有在中國取得成功。於是,黨開始在農村開展革命(也就是土地革命的開端)。在這一過程中,結成了工農武裝聯盟,中共獲得了農民階級前所未有的支持,土地革命這才有了比辛亥革命更強韌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會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后,毛澤東更是毅然決然,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並宣告:中國共產黨是真誠地謀求和平和真正代表全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的。面對國民黨的言而無信,共產黨調整策略,立足於“打”。面對國共雙方激戰、戰火直逼延安的局勢,中國共產黨人深知,延安只是一個政治象征,當下最重要的是服從戰略考慮,最終決定放棄多年苦心經營的延安。這一重要決策后來被証明是極為正確的,從當時的軍事戰略上來看,延安隻不過是一個紅色之都,如果死守反而會被圍堵,這樣一來,失去的就不只是延安了。

黨所制定的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與黨的綱領一起,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黨的力量之源的基石,黨才能肩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並始終如一地堅守根本宗旨,向著最高理想不斷前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