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休養生息”提法被視為最大亮點之一

農業長期可持續發展須法制保駕

2014年01月28日14:20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農業長期可持續發展須法制保駕

雖然我國環境保護法、農業法等法律、法規對農業環境保護作了某些原則性的規定,但由於對農業環境保護工作規定不系統、不具體、針對性不強,在實行工作中難以有效實施。且現行法律法規對農業環境違法行為缺少相關法律責任的規定,造成農業環境執法中“無法可依”的局面

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糧食產量首次實現“十連增”,滿足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與此同時,農業資源的過度開發,讓農村生態和環境付出了極大代價。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讓過度開發的農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這被視為文件中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早在多年以前,即有權威環境法專家疾呼,強化我國農業環境保護立法、把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已迫在眉睫。如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多名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再次強調,必須“將法律問題放到頭等位置上”。

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現狀堪憂

1月2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紹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關情況。

關於農業可持續發展,唐仁健沒有說太多成績,而是強調了危機。

“我國糧食已經‘十連增’了,成效很大,但生態和環境的代價也非常大。”唐仁健說。

他逐一列舉了代價所在:“我國人均耕地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不到一半﹔人均水資源,前幾年還在講2300方,但是這兩年數字在逐漸下降,現在大約是2100方,這個數量已經是世界13個最貧水國家之一。所以中國水土資源已經繃得很緊了。”

接著是環境的代價。他舉例稱,目前我國化肥的使用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大約是5800萬噸,畝均的使用量也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農藥,大約是180萬噸,農膜240萬噸,這些在土地裡都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

這並非全部數據。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我國有5000萬畝左右的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全國因草原退化、建設佔用等因素導致草地減少1.6億畝,具有生態涵養功能的灘涂、沼澤減少10.7%,生態承載問題日益突出。

“新中國成立以來,盡管黨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自然資源,但由於沉重的歷史包袱和人口壓力,加之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採用固定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忽視了對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導致了上述各種生態問題。”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懷勇分析道。

長期從事農村經濟研究的他對《法制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農業生態環境的形勢已經相當嚴峻,基本處於“局部有所改善,整體持續惡化”的被動局面。

“特別是目前,有些污染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進而向農村鄉鎮轉移,從東部發達地區向西部欠發達地區轉移的趨勢尤其令人注目。”王懷勇說。

而這些由農業生產帶來的生態惡化,或將直接反作用於農業生產。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立志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農業是最直接的生態產業,很多農業生產功能依托於生態功能,這些生態后果將直接影響農業生產,並長期制約農業發展后勁的提升。”

唐仁健表示,正是出於這些基本考慮,中央提出要對下一步過度使用的農業資源進行休養生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