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周志強:為何“新迷信”暗潮涌動

2014年01月28日13:3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為何“新迷信”暗潮涌動

  與傳統的禮神拜佛不同,這些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迷信”現象。各種大師們招搖過市,各類養生專家在給人們醍醐灌頂,座運程和羅盤風水雙管齊下,門口的大獅子與門裡的轉運石相互映襯……半土半洋、中外結合,構造著這些年來人們盲從盲信集體追風的景觀。科學的誕生,從來都沒有徹底消除迷信,而是迷信常常可以借助於科學的名目,不斷變換自己的身姿,成為新的吸引人的方式——這就有了新迷信。所以,當大師、專家和街頭算卦的搖身穿上科學的外衣的時候,新迷信就誕生了。

  何謂“新迷信”暗潮

  簡單地說,所謂“新迷信”雖與舊迷信異曲同工、藕斷絲連,但是,卻更有自己“品格”——

  新迷信往往“與時俱進”,不斷冒用新的“科學成果”或者“科學不能解釋的現象”的名義,告訴你“世界真相”。電影《2012》不僅僅引發過恐慌,竟然也會讓各種“末日拯救”或者“末日審判”等奇談怪論死灰復燃,好像人類的命運真的被已經不知道死了多少年的人“幸運”言中了。

  新迷信借助於新媒介到處傳播,變成一種不知來自何處卻又頭頭是道的“道理”。轉發多少條手機短信就能發財、快速關掉電話就可以不用交電話費、查查星盤就知道性格和命運、在汽車上挂個壁虎就能“辟邪”……微信私信電郵語音,新媒介的發展,為這種新迷信的傳播提供了似乎“天然可信”的幻覺,所以也就格外有吸引力了,由此催生了新迷信的各種各樣的滑稽和荒誕。當這種新迷信的話語天天圍繞在你的電腦和手機中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普通生活的意義方式,不由得你不信了。

  新迷信的迷戀者,不像舊迷信一樣基本都是所謂的“俗眾”,而往往是一些所謂的“精英”。達官貴人、明星大腕,甚至博士碩士、學者教授,都會被一些新迷信現象蠱惑。而且,那些高高在上的社會巨人,竟然似乎更容易被“忽悠”。

  新迷信暗潮同傳統的迷信一樣,抱持著保身哲學,但卻更不屑於好好做偽裝,而是零打碎敲、東拉西扯,把小把戲堂而皇之地講述成震撼人心的大神通,從而達到賺大錢的目的。顯然,何謂“新迷信”,說白了就是打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口號,演繹著種種小學畢業生都玩夠了的小把戲,瞄准高官大款等社會精英,警告他們“如果不這樣做就肯定會那樣子”,天天泄露著天機,時刻剔除著小人,最終雲裡霧裡就把錢給賺了的新興“服務行業”。

  而所謂“暗潮”,則是新迷信雖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卻通過私人媒介到處傳播,或者干脆弄成私人會所的形式,堂而皇之地躲躲藏藏,信者眾而承認者稀。看起來新迷信破綻百出,卻能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左右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活。網上一則報道說,某貧困地區領導篤信風水,於是,“縣委大樓南邊的廣場原來是一條60米寬的道路,名叫府前大道,耗資3000多萬才建成。縣委書記請來了一位西安的所謂大師,該大師對縣領導說:這條道路正對著你的辦公室,稱為‘穿心箭’,主凶。領導一聽,命人砸爛才啟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府前大道。”這種荒唐的事情不是小說,而是新迷信暗潮的后果。

  新迷信之荒唐與新迷信之迷人,乃是對立的命題。但是,這個對立的命題卻並沒有讓新迷信現象變成令人不齒的東西。王林用“韋小寶式”的手段,竟然把諸多精明老練的大佬們拿下。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不是王林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能讓人們相信他的忽悠,而是人們需要找個機會讓自己去相信神乎其神的東西,這才有了新迷信產業運作的社會邏輯。不是王林能讓人相信,而是人們願意去相信,這就是新迷信現象的吊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