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用近四分之一篇幅闡述“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管好“三農”錢袋子關鍵是實現法制化

2014年01月24日14:12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管好“三農”錢袋子關鍵是實現法制化

涉農資金遭遇管理之惑

作為中國最權威的“三農”學者之一,鄭風田屢次參與重大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在評價中央一號文件的過程中,鄭風田在給予很高贊譽的同時,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許多惠農政策實際執行的效果並不太明顯。“惠農涉農資金的‘跑冒滴漏’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尤其需要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視。”鄭風田說。

近年來,我國對“三農”領域的優惠和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征用移民安置補償等“三農”領域的資金投入。然而,在加大對“三農”支持的工作中,由於涉及范圍廣,資金流量大,監管難度大,涉農領域成為誘發職務犯罪的溫床。

“我們在農村的調查中發現一個現象,不少農民說他的身份証被復印或者被別人拿走去干別的。這和我們目前很多補貼要用到身份証有關,一些人就到農村收購身份証,由此把國家的資金套出來。”鄭風田說,為此,2014年一號文件提出對涉農資金監控,要保証這些資金真正為農民服務。

鄭風田的觀點得到專門辦理涉農職務犯罪的檢察官的認同。四川省渠縣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局局長楊洪流曾向本報記者表示,由於一些負有監督職能的部門工作人員責任心缺失,涉農惠民資金的管理存在走過場、講人情的現象。

此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投入項目散、資金渠道多、審批層次高、使用效益低、監督管理難等,一直都是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管理的痼疾。

令人欣喜的是,2014年一號文件專門對管好涉農資金進行了特別規定,要求從財政預算編制環節清理和歸並整合涉農資金,並進行詳細規定。

據了解,目前,中央財政安排的“三農”資金項目上百項,省一級普遍在100項左右,個別省份甚至多達數百項。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發展改革、財政、農業、國土、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煙草等部門都各自有相應的資金項目。由於標准不統一,規劃不銜接,相互不通氣,導致投入量雖然很大,但資金使用分散或重復,效益不顯著。

中央頂層設計突破瓶頸

陳池波向記者介紹說,2004年中央提出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工作要求,隨后,全國多地開展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但是,由於體制機制性的障礙,涉農資金整合受到相當大的局限:一是整合的規模小,主要是結合某項工作或某個平台開展,缺乏對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的通盤設計和系統安排﹔二是層次低,整合沒有從中央層面進行頂層突破,地方在整合過程中總感覺束手束腳,無從著力。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和體制慣性,在強農惠農資金的落實過程中,多頭管理、分散使用、監督缺失、效率低下的現象仍然十分突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鄭家喜向《法制日報》記者分析說,“2014年一號文件對於整合涉農資金的肯定,可以說是中央頂層設計的突破,突破了現行制度的約束。”

“加快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不是簡單的資金拼盤和組合,不可能一蹴而就,科學構建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長效機制是關鍵。”鄭家喜建議,首先構建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長效投入機制,繼續確保財政對“三農”投入的穩定增長,構建以中央和省級財政為主,以市縣及鄉鎮為輔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其次是需要構建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長效監督機制。

“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后,資金規模更大,資金營運環節更多,因此,加強資金整合的全程監管和多元監督刻不容緩。”鄭家喜說,一方面是前移資金整合的監督管理“關口”,建立貫穿資金整合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機制,包括事前審查把關,事中跟蹤檢查,事后稽核考評等﹔另一方面是構建由人民代表大會的宏觀監督、財政部門的日常監督、審計部門的事后監督和社會監督、法律監督組成的多層次、多方位監督管理體系,“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法律監督,同時加大懲治和預防涉農職務犯罪的力度”。

為了防止避免惠農資金毀在“最后一公裡”,鄭風田強調說,要在涉農資金的一系列使用環節做到透明,要認真落實涉農資金公開公示制度。今后要大力加強建立相應的網絡查詢平台,群眾可隨時查閱涉農資金的分配、使用、發放等情況。可以為每一戶村民設立涉農資金專用賬戶,實行“一卡通”,各項惠農資金補助、補償款由撥付單位或部門直接補貼至村民個人賬戶。(記者趙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