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2014年01月23日15:01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資源休養生息:五項措施逐步推行

就如何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唐仁健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個比較突出的亮點就是提出要讓過度開發的農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糧食“十連增”成績很大,但是生態和環境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大: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資源大約是2100方,被認為是13個最貧水國家之一,我國的水土資源已經很緊缺﹔另外,我國化肥的使用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約是5800萬噸,畝均使用量也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農藥,大約是180萬噸,還有農膜240萬噸,這些都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

陳錫文指出,將從5個方面入手,推進農業資源逐步休養生息:一是治理重金屬超標耕地﹔二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三是濕地退耕﹔四是水源的上游,特別是飲用水源的上游不進行農業生產﹔五是在超採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的地方,一方面嚴格限制超採地下水,另外對地下水要進行補給。

“從2014年開始,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就會推進。”陳錫文介紹。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般農戶仍是最基本主體

“培育新型主體一定別忘了那70%、80%的一般農戶,這些是我國農村今后最基本的經營主體。政府的扶持和支持政策還是應把重點瞄准一般農戶,不能因為培育新型主體,就忽略普通農戶。”就如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唐仁健指出,我國農產品生產絕大多數還是靠一般農戶,在此基礎上,這幾年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四個主體各地都在培育和發展,今后各地適合哪類主體,就發育哪類主體。大田作物還是要靠農戶,靠家庭農場,靠大戶,其他非大田生產,譬如園藝、設施農業等,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作用發揮大些。

“這四大主體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取代和並列的關系,是相互交叉交融的,比如大田種植靠農戶,加工、增值、進入市場、樹立品牌,這些就需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唐仁健提出,這四個主體從政策上講,都要給予支持。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在對家庭農場的登記上,對農民合作社在稅收以及其他方面,允許財政補貼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這些都是培育新型主體的舉措。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必須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

對於引導和規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陳錫文指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分三類,宅基地,公共設施和公益性用地,經營性用地,也就是鄉鎮企業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必須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隻有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才能允許進入市場,才能和國有土地享受同等權利和同等價格。能夠進入建設用地市場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數量其實並不是很大。

陳錫文進一步解釋說,可以想象,在城鎮擴展過程中或者在工業園區擴大過程中,如果規劃修改了,有一部分農村土地要變成城鎮建設用地或者農業建設用地的時候,這裡頭符合規劃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要和國有土地享有同等權利。就是說如果不符合規劃,是不可能進入市場的。

陳錫文著重表示,中央特別強調土地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謀定而后動,必須非常慎重穩妥地推進試點。

“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是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問題。此次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在回答關於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貸款的問題時,陳錫文強調,農戶承包的土地可以實行三權分離,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離,現在提出承包權和經營權還可以分離,拿去抵押的是經營權,而不是承包權。(記者 高文 李琭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