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趙克志:在勇於創新中做好群眾工作

——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群眾工作的重要論述

2014年01月17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牢牢把握群眾工作的有力支撐:加強保民安,創新維護群眾權益的方式

習近平同志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夯實社會和諧之基,做好群眾工作,要求我們把維護群眾根本利益、促進利益關系協調看作和諧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有力支撐,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積極回應群眾合理訴求,最大限度增加社會和諧因素,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圍繞給群眾支撐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我們深入開展平安貴州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充分發揮基層的主體作用,在第一現場構筑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防線,健全完善以社區、村為管理框架,以樓群院落、村民組為基礎單元的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機制。深入開展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大化解活動,在第一時間掌握各種矛盾糾紛變化的第一手資料,加快形成矛盾糾紛快速處理化解機制。切實維護群眾民主權利,重大事項和決策出台前廣泛征求基層群眾意見。學習借鑒“楓橋經驗”,推廣運用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銅仁經驗”、矛盾就地化解“余慶經驗”、社區管理“貴陽經驗”、社區戒毒康復“陽光工程”等先進經驗,在維護群眾權益方面實現創新突破。

牢牢把握群眾工作的緊迫任務:加強化民怨,創新群眾滿意作風的建設

習近平同志指出,“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這就警示我們,堅決反對“四風”,解決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是化解民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緊迫任務。

深入抓好作風整治,以優良作風帶動群眾。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不斷提升為民務實清廉的自覺性堅定性,以優良作風凝聚力量,用共產黨人的“奮斗指數”提升貴州的“發展指數”,用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提升各族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深入抓好解放思想“十破十立”大討論、自查自糾和機關作風評議等作風整治行動,堅決去庸求進、去懶求勤、去慢求快、去浮求實、去貪求廉,始終繃緊黨紀國法的“高壓線”,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以優良的作風感召群眾、帶動群眾,以奮發實干為人民謀利益,艱苦奮斗、長期奮斗、不懈奮斗。引導各級黨員干部自覺從根本上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真正弄明白為誰掌權、為誰做事、由誰評判,努力形成用群眾工作的結果說話、讓群眾作出最終評價的工作導向和政績導向,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待群眾要似親人、如朋友,以轉變作風的實效化解群眾怨氣,在轉變作風方面創新突破。

牢牢把握群眾工作的關鍵所在:加強匯民力,創新點燃群眾激情的方法

習近平同志指出,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這一重要論述強調了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所在。深化改革、推動跨越,主體力量是人民,依靠力量是人民。

切實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創新教育引導的方式方法。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群眾需求同提高群眾素質結合起來,把人民群眾想發展、盼富裕、求公平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好、發揮好,點燃各族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與自信。我們深入開展“講訪幫促”活動,各級領導干部定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對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解疑釋惑。注重用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鼓舞群眾,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對群眾想干的事情,隻要有利於發展,就要去努力推動﹔群眾不願干的事情,不要去強迫,重在積極引導﹔對看准的事情,要鼓勵群眾大膽地闖,大膽地干。注重創新教育引導群眾的方式方法,綜合運用政治、法律、經濟等方法,針對不同群體的思想特點,堅持人對人、手拉手、心貼心做思想工作,幫助群眾提高認識水平和判斷能力。注重增強領導干部在群眾家裡坐得下、粗茶淡飯吃得香的真感情,大事小事談得攏、難題難事解得開的真功夫。適應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把“腳板走訪”與“網絡對話”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微博、微信、論壇等現代傳播手段,牢牢掌握宣傳話語權和主動權,在教育引導群眾方面創新突破。

牢牢把握群眾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強聚民心,創新做好群眾工作的制度

習近平同志指出,不做贏得人心的工作,做什麼都是見物不見人,最后是不會成功的。要建立完善貫徹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制度,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真正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這就要求我們把制度建設作為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贏得民心的重要保障,通過改革創新、建章立制,堅持把成功的做法經驗化、零星的探索系統化,推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堅持完善貫徹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制度,既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又要依靠制度做好得民心、順民意的事情。我們緊緊依靠群眾加強制度建設,把聯系群眾、民意表達、維護權益、監督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創造的好做法好經驗上升為制度並鞏固下來,使聚民心、接地氣成為一種常態,辦實事、解民憂成為一種自覺,抓改革、促發展成為一種追求。堅持把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制度和廢止不適用的制度有機統一起來,建立完善各級黨委群眾工作委員會和群眾工作中心,加強發展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更加嚴密、科學、有效的群眾工作制度體系。加強制度的實施監督,通過自查、抽查、督查、暗訪和突擊檢查等方式,及時發現制度落實中的問題,對變形、走樣、縮水等行為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在完善和執行制度方面創新突破。

“群眾路線、群眾工作是我們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的傳家寶。”我們要牢記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始終如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扎扎實實做好群眾工作,把4000萬各族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共同創造貴州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美好未來。

(作者為中共貴州省委書記)

分享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