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昆勵
(樊海英展示收集的採訪証件,她希望一直留存,以后可以對兒子說“媽媽是當過記者的”。 記者 李毅)
【“賣棗是我的修行”】
第一批一噸棗發到長沙后,“樊小棗”開始忙活起來。半個月下來,她發現,賣棗比想象中要難一點。
就說小小的紅棗吧,網店太多,團購太“黑”,地面銷售又需要很高的成本。更關鍵的是,“樊小棗”是在和隔年陳棗,甚至篩上一層水泥灰的冒牌灰棗在競爭,價格上自然沒有優勢。
棗子到底好不好,吃到嘴才知道。付錢之前,並非紅棗產地的長沙人,能分辨的隻有長相與價格。別說隔年棗,就連一些“篩灰棗”,賣相也和真正灰棗一樣好,“誰知道吃進去是水泥灰。”
有人勸她利用當財經記者的人脈,銷給熟識的企業算了。“樊小棗”猛搖頭,“我是想自己走出一條路來的。”
看事容易做事難,“樊小棗”嘆氣,要分析一家百億級企業的經營得失,自己能找出幾十種角度;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也評點了不下千百人。但臨到自己做生意怎麼就這麼難,“說到底記者只是旁觀者,接少了‘地氣’”。
可事情都是干出來的。老話說“萬般皆修行”,“樊小棗”給自己打氣,也許賣棗就是她的修行。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我的夢——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