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報道(未來網)

仔仔:一位行走在打拐路上的俠客

記者 徐淑賢

2014年01月10日14: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一次解救讓他“一發不可收拾”

媒體此前採訪仔仔,總是著墨於仔仔第一次的打拐,也就是那個被媒體稱為“寶貝計劃”的行動。

2007年7月的一天,在廣州多家跆拳道學校當教練的仔仔路過廣州體育中心門口,看到一群賣花孩子被兩個中年婦女暴打。

“當時我看到那一幕,就是賣花的小孩去抱別人情侶的腿,強買強賣,別人一腳把很小的小孩一腳就踢飛了。”

當過偵查兵的仔仔隱約感覺到這些花童是受人操控的被拐兒童。

他決定跟蹤花童,為了這次行動,仔仔通過網絡征集了一名志願者“女友”,於是,每天下班時分,仔仔和“女友”都會出現在花童聚集的地方,買花,然后離去。漸漸地,他們與花童漸漸熟悉了……

在仔仔跟蹤兩個月之后,6個從江西、安徽拐來的孩子成功獲救,7個犯罪嫌疑人被公安當場抓獲。

后來,仔仔也解釋不了自己當時的舉動,“只是想弄清楚這背后是怎麼回事,沒想太多。”

不料,這一發竟不可收拾。此后,網友不斷提供被拐花童的信息,讓他多次赴深圳、成都、上海、寧波等地,和警方一起解救被拐兒童。

其實,仔仔注意到社會治安方面的問題,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2004年,仔仔退伍后第一份工作在廣東中山市一家酒店當保安。一天晚上,仔仔和一退伍的戰友同事下班回宿舍,碰見一女子迎面呼救跑來,后面跟著4個男人。

“4人手上有刀,還警告我們不要管閑事。那時候,我們剛退伍,血氣方剛,正愁有勁沒地使呢!”

兩人赤手空拳和對方打在一起,抓了兩個歹徒,並追回了被搶的手機、錢包,然后報警。第二天,警察的一句 “小伙子,好樣的!”讓他虛榮了半天。

仔仔的事跡傳開后,保安圈內退伍軍人主動約在一起,在警方指導下組建“退伍兵義務反扒志願隊”,在當地頗有名氣。

在矛盾中毅然前行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虛榮心,也可能會有一些成就感,但是這些都會過去。”

仔仔每次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被拐兒童和父母團聚,都感到無比欣慰。但是把這件事情當做事業來做,慢慢到了越來越深入的時候,他感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壓力,有點力不從心。

“后面還有很多孩子等待被解救,我的行為遠遠改變不了這種現象,一個月解救一個兩個,雖然自己一直在做,但是壓力也是很大。”

此外,行俠仗義的虛榮快感過后,面對的是窮迫的生活現實和疲憊的身心。

粗略統計,近年來他為公益解救被拐兒童耗資40多萬元。2003年退伍后,他在廣州做跆拳道教練有著很好的收入,一個月可以拿到2-3萬的薪水,然而志願者活動佔據了仔仔的幾乎全部生活,他不得不三天兩頭請假。

“一個月有20天不在廣州,后來我都不好意思請假了,積蓄慢慢也花光了。”仔仔說。

仔仔的解救行動主要花費在機票和和住宿費上,因為解救被拐兒童事關生命,需要和人販子約好時間。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節省時間或者避免人販子突然生變,每次異地解救他都得親自坐飛機趕赴。大多數情況是臨時出發,這就更顧不上機票是不是打折了,而這不是一筆小開銷。

一場異地解救下來就要搭進去5、6千塊錢。“的確有點心痛。”可是下次,仔仔依然會毫不猶豫的再次出發。他也覺得自己是矛盾的,但是卻違背不了自己的心。“行動一來,就顧不得那麼多了!”

2012年,仔仔加入了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公益基金,但是公益組織的報銷費用並不能完全卸掉仔仔的經濟擔子。因為慈善組織的運轉十分小心,報銷費用需要選擇最便宜的航班,要麼早,要麼晚,坐火車又慢,而仔仔從事的解救活動,和犯罪嫌疑人的約定一般是臨時性的,為防生變,他必須某個時間必須到達“交易”地點,時間不可控,加諸與犯罪分子打交道需保持高度警惕……所以“目前還得經常自己花錢。”他無奈的笑笑。

父母一直是讓仔仔感到愧疚的人,目前他們依然在種地,很是辛苦,家中五間房子,還是上世紀60年代修的土坯房。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仔仔的家鄉在重災區。那段時間也是他人生中最難捱的日子,“如果自己有錢,幫父母把房子修修該多好啊!”這個幫助過許多人的英雄也感到了無力。

每一次解救必須成功,仔仔總會周密的設想不同的計劃,“要預測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准備有針對性的預案和處理方式,具體到說什麼話,被懷疑后的補救措施等。”

由於長期和犯罪分子打交道,精神高度緊張,加上經常性和犯罪分子進行心理較量。2010年,仔仔已是嚴重的神經衰弱,失眠十分嚴重,“有時候吃了安眠藥,也隻能睡到兩個小時。

仔仔的家人只是在知道他在幫別人找孩子,“不告訴他們,是怕他們擔心。”仔仔說。

“很多人問我,是什麼支撐著我一直在堅持,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也沒想那麼多。”仔仔自己也困惑過,但是看到被拐兒童家庭那種傷心、無助、淒慘的狀態,他總希望自己盡一點力幫助他們。

“自己在最無助的時候,當時非常希望別人能夠幫助我。看到這種被拐的孩子,比我的經歷淒慘多了,有一點點能力去幫助他,我很高興。”

“即便花了自己的錢,讓他們團聚,還是值得的。”他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