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聚焦:中國農業“走出去”出路在哪裡?

做“糧商”而不是做“農民”

2013年12月24日11:03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原標題:【產業·公司】中國農業“走出去”出路在哪裡?

做“糧商”而不是做“農民”

“很多國人和企業家都會錯誤地認為到海外投資,就是到海外去買地、或者雇人種地。這讓中國在某些地區被扣上了‘土地殖民者’的帽子。這也使很多國家對於耕地租賃的條件收緊。”程國強說。

到海外投資土地,成本高,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單純地租地、租勞動力,你花再多的錢,都買不到糧食的定價話語權。到最后,你的進口價格還是得四大糧商說了算。”程國強說。

所謂“四大糧商”是指美國的ADM、美國邦基、美國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這4家農業巨頭最擅長的是進行全球化的產業鏈布局,從田間地頭的生產到加工、貿易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條。通過這種方式,這4家農業巨頭掌控了全世界大約80%的糧食交易量,對於糧食進出口價格的制定,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看看那些跨國的糧食巨頭,就能有點兒啟發。我們到海外去投資,不是為了到海外去繼續做‘農民’,而是要做‘糧商’。”程國強說。

聚龍集團是“走出去”的一批龍頭企業裡比較成功的一家,如今在國外的主營業務是在印尼種植棕櫚樹。聚龍集團辦公室主任孫衛軍對此深有體會,他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道:“我們到海外去,不僅建立了一個種植園,還打造了一條棕櫚油產業的完整產業鏈,從1993年創業到今天,我們已經在天津、江蘇、印度尼西亞打造了囊括上游的農業種植、中游的工業生產和研發、下游的品牌營銷,以及貫穿上下游的物流、金融支撐保障體系在內‘從田間到餐桌’的一整套食用油產業鏈。”

程國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不能單純地走出去,隻有從田間地頭,到生產加工,再到進出口的各個環節,做好全產業鏈的規劃,才能從源頭上把握農產品定價的話語權。什麼時候把定價權拿在手裡了,什麼時候才能說中國的農業真正走出去了。從現階段看,我們還差得遠。”(記者 王辰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