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中全會惠農政策的穩步落實,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推進,制約糧食穩產高產的瓶頸逐步破解,馬年豐收依然可期。
經歷了春季東北低溫春澇,夏季“南旱北澇”等頻繁的自然災害后,2013年我國糧食生產依然實現大豐收,迎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十連增”,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為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提供了基礎支撐,更為下一步改革的全面推進夯實了基礎。
但部分農業專家認為,大災之年奪豐收依然無法掩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欠賬問題,特別是2013年部分糧食主產區遭遇嚴重洪澇災害,水利設施損毀嚴重,對持續增產帶來嚴峻考驗。
2014年,農業生產能否延續十年的豐產形勢?
新型經營主體漸成農業主力軍
2014年我國三農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特別是國家支持農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產品市場擴張,比較效益的逐漸提高、農業生產結構不斷改善以及科技發展等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剛剛結束的全國秋冬種面積大幅增加,小麥苗情較好,為2014年豐收開了個好頭。佔全國糧食產量七成左右的秋糧主產區,2013年糧增價升,提振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而且,新型經營主體漸成農業主力軍,規模經營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以產糧大省黑龍江為例,全省規模經營土地面積已達三分之一,專業合作社超過4萬個,投資規模在1000萬元以上的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1000個左右,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從全國來看,至2012年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約2.7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1.5%,經營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超過270萬戶。有關專家預計,隨著大戶、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將成為未來我國糧食生產的主力軍。
“但鑒於基本國情,推進農業規模經營,不僅要推動土地規模經營,更要注重發展社會化服務規模經營,以彌補土地規模較小的弱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提醒。
水利欠賬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
2013年我國糧食生產經受了春季東北低溫春澇、西南西北冬春連旱、夏季“南旱北澇”,以及東北華北粘虫、南方水稻“兩遷”害虫等多重考驗,仍然取得連續十年增產的成績,實屬不易,也表明農田抗災能力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