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何玲玲:實現中國夢的“兩大依據”

2013年12月21日09: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實現中國夢的“兩大依據”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有夢想,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國家進步、民族振興和個人發展。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中國夢”的命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即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中國夢”的提出和實現具有歷史依據和現實依據,它凸顯出“中國夢”的歷史必然與時代要求。

  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以及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經歷的屈辱、抗爭與追求是“中國夢”的歷史依據

  “中國夢”擁有厚重的歷史基礎,它是中國人反思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史后的必然訴求。

  中華民族曾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証明我們有能力實現“中國夢”。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曾鑄就“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輝煌,它在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影響著一個時代的人類進步。據研究考証,直到18世紀末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仍然居世界第一﹔唐宋時期,中國的政治制度完備,一度成為世界各國前來學習的楷模﹔明朝以前,中國佔世界上主要發明創造和重大科技成就的半壁江山,“四大發明”是突出代表。中華民族的興盛史以鐵的事實証明自己有能力實現“中國夢”,能夠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更大貢獻。正如周恩來總理所說:“中國人民不是懶漢懦夫,過去沒有、今后也絕不會依賴別人過活。我們完全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化的國民經濟體系。同時,我們仍然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認真地加強對外援助,努力作出更大的國際主義貢獻。”

  反思近代中華民族遭遇的屈辱凸顯了實現“中國夢”的緊迫性。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政府封閉的國門,也掀開了近代中國人民的屈辱史。清政府在帝國主義列強槍炮威逼之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等相繼遭到嚴重破壞,中國從一個主權獨立的封建大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以史為鑒,當代中國人民從近代中華民族遭遇外族入侵和戰爭浩劫的深刻反思中清醒地認識到:要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要真正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近代以來先進中國人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近代以來的先進中國人和中國共產黨人都曾繪制過“中國夢”的藍圖:孫中山提出“振興中華”、毛澤東提出“民族復興,讓人民站起來”、周恩來提出“中華崛起”、鄧小平提出“著力振興中華民族”、江澤民提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表明,先進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規劃和奮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它也宣告中華兒女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權,這為“中國夢”提供了政治保障。隨后,中國人民在夢想的驅動下,相繼實現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成完備的工業體系,為中國夢奠定了堅實基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