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發展繁榮

—— 學習習近平同志在山東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12月16日10:01   來源:《求是》

原標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發展繁榮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山東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學習這一重要講話,對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理解文化興盛與民族強盛的關系,切實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准確把握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科學對待民族文化傳統,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家民族的強盛要以文化興盛為支撐

文化歸根結底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但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不僅表現在特定的文化可以促進或者阻礙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且最為集中地表現在文化作為人類精神的凝聚與歷史文明的積澱,可以在滿足人的內在精神需求、引領社會發展方向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在這個意義上,文化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而且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在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的當代世界,文化的重要作用得到越來越清楚的體現,其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而深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文化引領發展方向、提供精神與智力支撐,國家民族的強盛就隻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人類歷史的發展表明,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不僅伴隨經濟的強盛,而且伴隨文化的興盛。任何一個民族的發展如果沒有文化的支撐都不可能持久。中國一脈相承、獨領風騷的古代文明是與博大精深、特色鮮明的中華文化相表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根基、吸收了現代文化之優長的當代中華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精神支柱、民族創造力的精神源泉、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紐帶,是民族生生不息、“可久”“可大”的精神動力,更是民族安頓心靈、尋求意義的精神歸屬。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表明,離開了中國優秀文化之根,中國奇跡就不會產生,中國道路就難以為繼。中華文化的發展繁榮構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條件,也必將有力地引領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