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聞華:記錄文化改革發展的恢宏畫卷

2013年12月16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記錄文化改革發展的恢宏畫卷

三、《文化強國之路》反映了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回答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10年文化領域最鮮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創新。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為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翻開本書,這些新思想新觀點處處可見。

比如,在文化發展戰略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文化發展思路上,強調積極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兩個規律”,妥善把握文化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兩種屬性”,不斷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和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文化需求“兩種需求”,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輪驅動”、“兩翼齊飛”、“兩手抓”、“兩加強”,堅持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效益”相統一。在文化發展動力上,強調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強大動力和必由之路,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要通過深化改革來構建有利於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科技創新來改造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競爭力。在文化發展格局上,強調大力發展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市場主體,積極吸收民營資本、海外資本參與文化建設,形成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強大合力。

比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強調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在文化產業發展上,強調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優化結構、擴大消費、增加就業、促進跨越式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點,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信息、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使之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和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推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依法運營、相對獨立的合格市場主體。在中華文化走出去上,強調堅持“兩條腿”走路,在繼續推動政府間文化交流的同時,充分積極探索市場化、商業化、產業化的運作方式,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以企業為主體推動更多文化產品走出去。在創新文化管理體制上,強調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推動政府部門逐步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由管微觀向管宏觀轉變,由主要面對直屬單位轉為面向全社會,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

比如,在文化產品創作生產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生產更多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乃至傳世佳作,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在文化產品評價上,強調人民群眾是最終評判者,要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最高標准,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在文化創新上,強調文化建設是精神生產,投入的是智力勞動,產出的是精神產品,要鼓勵探索,扶持原創,寬容失敗,充分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在文化人才培養上,強調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加快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外向型、科技型文化人才隊伍,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群眾喜愛的優秀藝術家。

比如,在文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強調“魂”與“體”有機統一,精神價值是文化的“魂”,在當代集中體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商品化市場化﹔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是文化的“體”,在當代主要包括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服務體系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如小說、電影、戲曲、動漫等)。文化“魂”與“體”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有了“魂”,“體”才能立得住﹔把“體”做強做大了,“魂”才能廣為傳播、深入人心。因此,要強“魂”健“體”。在文化發展的格局上,強調要正確認識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與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關系,通過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滿足基本文化需求,通過市場主導的經營性文化產業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文化需求,厘清文化建設中政府職責和市場功能,明確改革的不同路徑和政策舉措。在推進改革的態度上,強調要變三思而后行為二思而后行,破除私心雜念作祟,勇於開創新局面。在提高文化管理水平上,強調如果不在體制上突破,僅僅依靠協調去彌補體制的弊端,隻能是事倍功半﹔隻有破除體制弊端,才能在管理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推進改革的步驟上,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允許思想認識有先有后,改革動作有快有慢,不搞一刀切,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路,最終達到全面推進改革發展的目標。

這些新思想新觀點,來源於對文化改革發展的不懈探索和對基層實踐創造的深刻總結,反映了科學發展觀對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

事非經過不知難,十年改革不尋常。讀罷全書,深深感到,10年文化體制改革的歷程極不平凡、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和廣大文化工作者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的結果,是全社會各方面和人民群眾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李長春同志傾注了大量心血,體現出高超的領導藝術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從書中我們可看到,他注重調查研究,多次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和基層文化單位實地考察和座談,與一線文化工作者共商改革發展大計,向基層群眾汲取營養智慧﹔注重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要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既要當好主力、挑好大梁,又要學會“大合唱”、不唱“獨角戲”,積極爭取全黨全社會支持,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注重狠抓工作落實,利用每一次考察調研的機會,了解實際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面對面指導﹔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善於通過正面引導、典型引路的辦法推動工作,既講道理更講思路,既提要求更教方法,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在親切輕鬆的交流中讓人受到啟發。

本書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獨特的理論價值和鮮明的實踐色彩,是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生動輔導教材,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進程。無論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還是普通讀者,都可以從本書中得到有益啟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為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堅信,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