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強國之路》全面回顧了黨的十六大以后10年間文化體制改革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展示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
黨的十六大以后,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文化體制改革由點到面、有序推開,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本書為讀者揭示了10年間文化體制改革分階段推進的發展脈絡:第一階段,從2003年初到2005年12月,主要是開展試點、探索經驗。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通過《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中辦、國辦轉發《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確定北京等9個綜合性試點地區和35個文化單位開展試點。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全面推開改革提供了示范、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第二階段,從2005年12月到2010年7月,在試點基礎上制定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在全國擴大試點、逐步推開。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意見》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要求綜合性試點地區率先推開改革,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省區市也要確定自己的改革試點地區和單位,取得經驗后逐步推開。新疆、西藏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逐步推進改革。改革的目標任務不斷細化、政策環境日益優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進展。第三階段,從2010年7月到2011年10月,主要是加快推進、全面展開。胡錦濤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強”的重點任務。按照“加大力度、加快進度、鞏固提高、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要求,文化體制改革大力度推進、全方位展開、縱深化拓展,部分領域基本完成改革任務,重點難點取得重大突破。第四階段,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后,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六中全會重大部署,基本完成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迅速興起文化改革發展的熱潮,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通覽《文化強國之路》,可以清楚地看到,10年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累累碩果:全面完成出版發行、電影電視劇制作、廣電傳輸等單位的轉企改制,基本完成文化系統一般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重點新聞網站的轉企改制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了一批富有生機活力的文化市場主體,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基本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副省級及以下城市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全面完成,文化市場管理更加規范,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注銷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6900多家、核銷事業編制近30萬個。
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完成了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和社區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五大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階段性目標,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看書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等陸續向社會免費開放。
文化產業整體規模和實力不斷壯大。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全面實施,文化產業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04年3440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8071億元,佔同期GDP的比重從2.15%提高到3.48%。以資本為紐帶兼並重組、整合資源,一批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涌現出一批總資產和總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成為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和文化市場主導力量。
文化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創作激情競相迸發,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呈現出百花齊放、全面繁榮的喜人景象。國產電影故事片從2002年不到100部上升到2012年745部,票房收入從10.1億元增長到170.73億元﹔1993至2003年11年間國產電視動畫總產量僅4萬多分鐘,2012年一年就超過22萬分鐘﹔長篇小說2003年出版1000種左右,2012年達4000余種。
文化走出去取得明顯進展。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逆差逐年減少,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額由2003年的56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59億美元。圖書版權進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到2012年的1.9︰1。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一批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博覽交易平台異軍突起,出口成交額逐年增長。截至2012年12月,在108個國家和地區建成孔子學院400所、孔子課堂500多個。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人才隊伍素質明顯提高。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發展環境日臻完善,文化人才隊伍政治素養、知識結構、精神狀態和工作本領全面提升,基層隊伍建設力度明顯加大,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各類文化人才競相涌現、各展所長。
《文化強國之路》從不同方面總結了10年文化體制改革積累的寶貴經驗,概括起來就是: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三貼近”原則,確保文化體制改革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牢固樹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做到兩加強、兩促進﹔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和廣大文化工作者投身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文化改革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不斷提高文化改革發展的科學化水平。這些經驗,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實踐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體現了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優良傳統,體現了人民群眾和廣大文化工作者的不懈探索,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翻看《文化強國之路》,可以深深感受到,10年的探索與實踐歸結到一點,就是初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對於這條道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作出了鮮明表述,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文化強國之路》從各方面對這條道路作了充分的闡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內涵。我們相信,隻要堅持這條道路不動搖,就一定能夠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上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