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認識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關系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和重要作用。《決定》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指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干預的對象是市場功能充分發揮的成熟市場經濟,與之不同的是,市場經濟在我國從未得到充分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始點,是政府高度干預的計劃經濟﹔當前改革開放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仍然是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解決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干預不當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因此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這絕不是說市場是萬能的﹔更不是認為政府對市場可以撒手不管。《決定》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說明我國的市場化改革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經濟市場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講道德、講誠信的經濟。政府“有形的手”有效配合市場“無形的手”發揮作用,才能保証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黨的正確和強有力領導,政府的有效宏觀調控和積極有為,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獨特優勢。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歷史和全球罕見的巨大成就,這同我們黨和政府在推動改革開放和發展、維護發展環境穩定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在這個進程中,我國宏觀調控和政府治理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正確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手段,調節總需求和總供給水平,防范財政、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防止經濟周期性大幅波動。同時,市場主體為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與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政府必須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護生態環境和勞動者、消費者的安全、健康等權益。政府還必須採取反對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經濟性規制,保障競爭公平和消費者利益。尤其重要的是,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和收入分配公平問題,政府必須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和規范由市場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並通過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對收入再分配進行合理調節,防止差距過大,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