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共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從中國的國情和發展實際出發,在借鑒其他國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做出的主動戰略選擇,反映了中國發展理念的深刻變化,必將在中國引起一場真正的革命。
“天人合一”是大勢所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系史。“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觀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但在人類發展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人與自然是分裂的,人把自然當作生產和生活資料的來源,而不是視為有機的統一體。特別是人類進入工業化階段以后,對自然的攫取和破壞越來越嚴重,由此造成的對人類的消極影響也越來越大。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証法》中指出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確實如此,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倫敦成為一個被各種工廠包圍的城市,煙塵籠罩在城市的上空,工業污染嚴重,集中體現了工業化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費的特征。有鑒於此,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國際社會開始思考“增長的極限”、“隻有一個地球”等問題。1972年,聯合國發表的《人類環境宣言》鄭重宣示,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的同時,也承擔著維護自然的義務。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裡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先后問世,標志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成為世界共識。現在,走遍歐洲,人們很難看到一寸不毛之地,整個歐洲就是一個被綠色包裹的大風景區。而中國目前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37%,沙化土地面積佔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325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超標比例為11%,生態系統破壞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如果中國未來仍面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就是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又有什麼意義?正是為了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必須“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