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社會保障層次單一。早在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中就包括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但從中國目前制度建設的情況看,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等社會保險制度建立的同時,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補充養老保險以及補充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比較緩慢,多層次的養老、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並未成型。
針對這些問題,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一些突破性、創新性的理念,一是提出在堅持“全覆蓋、保基本”方針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二是強調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三是明確指出要“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這些理念若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會更加強大、更加完善、更加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
有人指出,過去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有漏洞是因為中國窮、差錢,現在中國那麼有錢,外匯儲備豐厚,又是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還老是強調“基本”保障呢?“不差錢”的政府建設一個高福利型的社會不就一勞永逸了嗎?其實任何國家的社會保障水平必須與其國情相適應。中國的國情是:960萬平方公裡,13億人,僅有30多年的快速發展歷史,且發展不平衡……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現在看上去有錢,可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幾十年的積累如果都投入到福利中“分光吃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也就前功盡棄了。另一方面,歐債危機中所謂“福利國家”的入不敷出、叫苦不迭也讓人觸目驚心,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國如果掉入這樣的泥沼可能就意味著巨大的災難。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